2019年8月3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运营。一年来,该中心坚持“因地制宜融合,转型升级发展,裂变效应凸显”的建设思路,重构县级媒体建设与运行机制,探索出一条县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坚持平台融合立本 三个“依托”托起融合媒体新平台
该中心一是依托自治区广电网络平台,完成了以融媒体指挥数据中心、电视新闻演播室、县应急广播指挥中心等为核心的物理硬件平台建设。二是依托广西日报“广西云”系统,建成了县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平台和“广西云”融水端,基本实现内容、用户、技术、终端的打通、共享、融创;同时建成了一个移动采编系统,实现了移动指挥调度、现场采访发稿和移动审核功能。三是依托县委网信办人员和职能,引进和建成“舆情秘书”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全网舆情进行实时应急管理和处置,并可以同步对互联网涉融水的信息以及网络热点新闻进行实时采集,应用于指导服务新闻生产。
通过一年的融合与磨合,该中心新闻生产力和传播力明显提升。
建设全媒体矩阵
唱响发展最强音
该中心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模式,建立内容丰富、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现代媒体传播体系。目前已建成“广西云”融水端、融水电视台、融水政府网、“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等10个传播平台。
2019年,融水县在各平台、各媒体刊发稿件4300多篇(条/幅),其中省级和国家级以上媒体报道融水脱贫攻坚580多篇,综合排名位于全区、全市前列,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20年上半年,县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突出主线和重点,深入宣传融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就,累计播出和刊发广播电视、网站、报纸新闻稿件3000多篇(条/幅),其中省级和国家级以上媒体报道融水脱贫攻坚300多篇(条/幅)。
做好精准策划
讲好苗山故事
2018年以来,融水每年都举行6至8次“全媒体聚焦融水”系列专题策划采访报道活动,先后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30多家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记者550多人次,对融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持续性、集中式、立体式的宣传报道,生动地展示大苗山人民自力更生、决战脱贫攻坚的精神风貌。
通过精准策划和对接,今年3月28日,县融媒体中心协助央视拍摄18分钟的《广西融水十里苗山茶满天》融水茶产业扶贫报道在新闻频道直播间播出;5月2日,“90后”的“全国三八妇女红旗手”、返乡创业青年、融水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主任杨宁,作为央视脱贫攻坚一线的重点人物典型录制了《以青春的名义——杨宁:扎根苗寨 被需要的幸福》并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
依托新技术
开拓新领域
该中心在建好建全新媒体矩阵的同时,结合融水本地新闻资源特色和新媒体前沿技术,把新媒体直播领域作为融媒体新业务的主打方向,购置了40多万元的新媒体直播系统设备并顺利投入使用。融媒体中心先后通过央视新闻视频融水端、“广西云”融水端等平台开展了融水芦笙斗马节、融水“乡乡通”二级公路开竣工仪式直播、“县长直播带货助力茶农增收”网络直播、“醉美四月融水等你”旅游扶贫文化体验网络直播、央视直播长赖房屋倒塌、抖音“粽情苗乡”大粽王直播等多次大型新媒体网络直播,吸引了500多万网友关注收看,新媒体直播已经成为融水重大新闻和活动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同时,该中心强化建好“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抖音平台,截至目前,该抖音平台已发布各类短视频作品800多个,总阅读量超过1.6亿人次,在柳州市网信办组织的政务抖音号评比中,2020年2月、3月分别排名全市第二、第一,有多条作品被评为月度最佳短视频。在新闻+政务方面,主要通过电视和微信、微博矩阵第一时间采集宣传全县政务新闻信息,并实现信息同步传播,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多项信息服务内容。
本报通讯员 梁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