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柳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始终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责任清单”。
4月3日,阴雨连绵,在桂中大道东一巷,市民蒙凤姣的步伐走得格外踏实。这条长400余米的背街小巷是附近1400余户4500名居民每日出行的必经之路,经过改造后,从“烦心路”变成了“舒心路”。“道路没改造之前,下雨天就会有积水,现在改造后铺上了沥青,整体干净整洁,下雨天走路也不怕脏了,住在周边舒服多了。”蒙凤姣说。
一条小巷,让群众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一抹“志愿红”,为群众擦亮精神文明底色。
每年3月,柳南区革新路七区的“雷锋街市”如期而至。创立58年间,3万余名志愿者发挥各自所长,为广大市民提供理发、义诊、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惠及29万余名市民;在柳州火车站,全国第八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柳州紫荆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们,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贴心出行服务,2年来该志愿服务站共招募3566人次志愿者,服务旅客超110万人次。
创城为民,为民创城。群众的意见最直接,最有针对性,有时多听一条建议,就可能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
潭中东路水电大院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此前由于没有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小区内乱摆乱放、“飞线”充电的现象频发,甚至还出现过火情,让居民忧心忡忡。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水电大院小区居民向所在社区提出了修建停车棚的建议。
去年8月,王座社区利用4万余元惠民资金为水电大院小区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停车棚,并配上充电设施,居民心中的“石头”得以落地。“现在停车棚有70个充电停车位,基本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居民彭时金说。
与之情况相似的柳南区龙屯路革新二区,其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小区内部空间有限,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后仍存在停车位紧缺的情况。3月中旬,市民尝试拨打12345热线,提出让城市管理部门利用周边空地增设停车位的建议,没想到这条建议很快就有了实际回应。“刚过几天,小区外的空地上就划好了6个停车位,改善了居民停车难的窘境。”市民陈先生说,这让有车一族高兴极了。
除此之外,“小巷经济”也是柳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民获得感的重要体现。在百年老巷黄竹巷,7位老党员、老街坊主动请缨担任小巷“管家”,居民积极参与小巷自管自治,27家商户共同出资支持,小巷成功实现自我造血、焕发活力。
据市12345热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12345热线中心接到涉及城市环境卫生改善、车辆停放、道路建设、流动摊贩经营等办件后,均按照要求迅速转办相关职能部门核实处理,市民对问题处理的满意度达到94%。
如今,柳州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外地游客廖志华夸赞道:“柳州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早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午后的公园舒适惬意,夜晚的华灯初上令人陶醉,生活于此,幸福感满满。”
这份专属于柳州人的幸福感,是柳州为民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最好的注脚。
全媒体记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