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清晨,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鱼峰区鸡喇路双马北苑小区69岁的居民周美萍带着小外孙女在小区里散步。谈及这个老旧小区改造后最大的变化,周美萍感受颇深:电动自行车不再乱停,“飞线”充电没了踪影,让人心情舒畅,也让人感到心安。
双马北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有8栋楼、160多户居民,是一家企业的生活区,目前为居民自管。由于历史原因,加上管理的局限性,之前小区基本没有电动自行车的停车位,更没有统一的充电设备,导致各楼栋居民不仅将车辆随意就近停放,而且“飞线”充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各楼栋的进出口处,多条电线从天而降,像‘蜘蛛网’一样,我住在一楼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哪辆车会突然起火。”居民余菱海说,电动自行车是大多数居民的主要出行工具,出现这种情况,居民们也无可奈何。能够有序停车、安全充电,成为广大居民、特别是一楼居民的迫切愿望。
得知我市将对老旧小区进行分区分批改造,双马北苑小区居民纷纷翘首以盼。去年5月,住建、消防、社区等单位负责人多次来小区了解情况,与居民们协商,最终确定拆除原来一些占地且使用率不高的柴房和杂物房,在原址上新建三个停车棚并配置充电桩。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占地总面积达400平方米的三个停车棚建成投用,内设充电位300多个,可完全满足居民们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需求。此外,社区还帮助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全力遏制电动自行车乱停、“飞线”充电行为。“现在我们小区环境变美了,秩序也变好了,‘飞线’充电现象没有了。” 余菱海高兴地说,消除了安全隐患,全家都可以睡踏实觉了。
柳北区雅儒路的雅儒花园小区也是一个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共有19栋居民楼、628户居民。与双马北苑小区不同的是,雅儒花园小区有一个地下车库,但只能满足300多辆电动自行车的停放需求,而且还没有充电设备。“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买电动自行车代步,当初的规划设计自然而然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小区物业管理人员韦维说,无奈之下,部分居民就只能见缝插针,随意停放且“飞线”充电。
我市2021年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对于雅儒花园小区来说就是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住建、消防、社区、物业等联合调研、规划设计,拆除数间柴房和一些绿化带,新建了一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设置充电位200多个,不仅弥补了停车位的不足,还填补了小区没有充电桩的空白。居民韦翠芳说:“现在环境好了,设施齐全了,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乱停乱放乱充电了,党和政府帮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双马北苑、雅儒花园等小区“飞线”乱象得到遏制,是我市近年来因地制宜改造老旧小区,且多次开展整治“飞线”充电专项行动的成果之一,也是我市消防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防范和减少居民火灾,确保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仅去年,消防部门通过修缮停车场、配备消防器材设施、重新敷设充电线路、插座等措施,已先后推动我市新建、改建了78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点,并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让市民安居乐业。 全媒体记者 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