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内,一行行菌棒整齐排列,菌棒上,一朵朵木耳撑满架子,几名村民在菌棚里穿梭忙碌,熟练地采摘木耳,丰收的喜悦映满脸庞。近日,笔者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三团村木耳种植基地,村民欧学杰告诉笔者:“我去年新建这个木耳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模式,把木耳种植产业融入柳州螺蛳粉产业链。目前共有12个大棚,种植菌棒30万棒,产品直销桂林,年产值可达150万元。”
近年来,八江镇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推动茶叶、油茶等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两茶”产业示范集群,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全镇茶园面积达2.3万亩,茶叶专业合作社有60多个,2022年总产值达1.5亿元;全镇现有油茶林4.5万亩,200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22个,林下种植各类经济作物1600余亩。
眼下,正是种植罗汉果的好季节,在八江村平江屯油茶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在油茶幼林里套种罗汉果,套上白色薄膜的罗汉果苗整齐“列队”,宛若呵护油茶林茁壮成长的“卫兵”。八江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龙世敏介绍,八江镇岩脚村、三团村、八江村等3个行政村7个油茶示范基地连建形成的“石南山高效油茶产业园”面积1万多亩,为实现土地增效和管护油茶“两不误”,村民们创新在油茶基地林下种植罗汉果、百香果、黄精等经济作物,每个品种种植面积均超过100亩,通过“以短养长”方式,全面提高土地附加值,助力村民稳定增收致富。
在做强“两茶”文章的同时,八江镇还全力做好“田文章”,结合产业以奖代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奖代补等惠民惠农政策,鼓励合作社和个人通过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等方式,充分用好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综合种稻产业,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2022年,该镇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3万亩,总产量5829吨,建成稻田养螺示范基地5个,面积890余亩,建成木耳、豆角种植基地7个,发动各村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270余亩。
八江镇镇长吴海源表示,下一步,八江镇将着力用实惠民强农政策,扎实巩固粮食产业,用好民族文化资源,持续做优茶旅产业,汇聚乡贤能人力量,不断做强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引导乡贤回乡投资兴业、返乡创业,带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农民合作社、农户在油茶基地套种各类经济作物,推动油茶基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本报通讯员 龚普康 梁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