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斌报道摄影)4月12日,气温回暖,柳城县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千亩桑树争吐新芽,放眼望去,宛若绿色的海洋。
桑田里,村民谢柳峰正挥舞锄头为桑树除草,汗水已浸湿衣衫,“去年,我养了三批蚕,每批产出蚕茧约50公斤,年末一算账赚了近6000元。”
谢柳峰言语间难掩喜悦之情,她说:“你看村里这些两层小洋楼,大部分是在村民种桑养蚕增加收入后建起来的。今年卖了蚕茧赚了钱,我也要换一辆三轮车!”
农民在田间干得热火朝天,蚕房里新一年的希望也悄然苏醒。
在村民陈东日家中的恒温恒湿育种房里,幼蚕咀嚼桑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去年上半年,他的蚕房累计产出2500公斤蚕茧,销往县里的缫丝厂,收入10多万元。
望着这些“宝贝”,陈东日开始盘算为它们“搬家”的日子,“从一龄蚕长到五龄蚕大约需要1个月,其间每天都要检查蚕房的温度和湿度,查看蚕的生长情况。”
在塘进屯,有超过七成的村民种桑养蚕,桑树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全屯种桑养蚕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近年来,当地还开发出小蚕共育自动化生产线,可以节省人工80%以上,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等这批蚕茧收获后,我准备养殖能吐黄丝的蚕,今年要继续大干一场!”陈东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