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3年04月13日

惠化长传 高柳拂天

——《荔子碑》主题书法展侧记

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观看书法展

4月4日,柳州祭柳,群贤毕集,共献敬意。同时,在柳侯公园大门口柳宗元雕像通往柳侯祠的道上,有一场“惠化长传 高柳拂天”——《荔子碑》主题书法展沿路展开,也备受关注,受到市民好评。

“多此一举”有意义

傅绍尉、袁子强、廖炳智、叶枝校、余乐军、韦春苗、黄少现、徐华……此次创作,由市书协主席团为主的12位柳州书法界知名人士共书《荔子碑》。这在我市尚属首次,也是我市打造“龙城笔阵”文化品牌的又一华章。

柳侯祠内的《荔子碑》,因集“柳事、韩文、苏书”为一体,被历代文人称为“三绝碑”。其中,《荔子碑》中苏轼的书法,被南宋理学家朱熹以“奇伟雄健”誉之,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则视之为“天下第一碑”。

有如此珠玉在前,柳州的书法家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柳宗元、韩愈、苏轼三位大家,以这样的形式跨越时空相会于此碑,相会于柳州,不仅仅有文学的意义、历史的意义,更有独特的书法审美的意义。”市文联主席黄才强说,希望我市艺术家们以此为契机,深入打造“龙城笔阵”文化品牌,讲好“壮美广西·惊奇柳州”新故事。

这是大家的期待,书法家们在创作中的感受又如何呢?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参与创作的书法家,了解了他们各自的创作心路。

书写奇碑各有招

此次的集体创作,书法家们也是各显其技,书体上或真或草,或隶或行,以浓重饱满的笔墨,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市书协原主席袁子强的创作重在“懂”。

“为了让多数观众读懂文意,决定用受众面较广的行书进行创作。”袁子强说,力求不激不励、平和自然又表现出一定的节奏和对比变化。

品读其作,整幅作品确实营造出了静、逸、和、雅之意境。

广西书协副主席廖炳智的创作重在“合”。

他说:“原碑为竖式楷书,而我要写的是六尺整张横幅隶书,一下子章法布局便增加了难度。经过再三思量,我决用隶书书主体,用方篆题头,用章草题跋、落款。古人书论提到‘五乖’‘五合’,我们创作亦讲究避‘乖’求‘合’,力求纸墨生发,心手双畅。”

市书协副主席余乐军的创作重在“敬”。

他说:“当我面对《荔子碑》,更入我心的是苏东坡雄强朴茂、笔力抗鼎的书法神韵,对先贤的崇敬在心里悄然滋生。因此,下笔不自觉便以张迁笔意为根基,用隶书特有的朴茂、庄重来致敬先贤。”

品读其作,可见其通篇没有特意进行章法安排,只是稍作通变,隶行互补,大小结合,相互耀映。显然是一挥而就的。

市书协副主席徐华的创作重在“变”。

“《荔子碑》创作难度很大,相同的‘兮、侯、我、之、无’等字重复多次出现,在创作中要考虑章法的起伏,墨色变化、字形大小、虚实、聚散等二元对立关系。我创作的前三稿中既有文字疏漏又觉得整体呆板、不够和谐,遂放弃界格书写的方式,最后以魏楷为主调融合了行书的意趣,以展现雄健拙朴又不失灵动的气象。”

品读其作,整体行气畅达,结字端庄,笔力劲健,收放自如。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有“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一句。那么,本次参与创作的柳州书法家,可以说都一定程度上“以东坡为师”,悉有法度可观,可算是一次颇有创意的创作探索。

全媒体记者 赵伟翔 报道摄影

--> 2023-04-13 ——《荔子碑》主题书法展侧记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162548.html 1 惠化长传 高柳拂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