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鱼峰区政府、北京中化明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柳州城建集团三方共同签订《螺蛳粉原材料集散中心项目框架合作协议》,计划投资8亿多元,2025年建成占地面积约255.91亩的柳州螺蛳粉原材料集散中心。
项目落地背后,折射出我市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乡村依托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和初级加工,实现产业兴旺、村美民富。
昨日,在鹿寨县寨沙镇龙江村螺蛳良种繁育田里,一颗颗螺蛳在水里不停地吐着泡泡,养殖户韦世平站在岸边仔细查看螺蛳生长情况,说:“一年收获两次,产出商品螺超过4万斤,可以带来1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年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产业兴,乡村富。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当地村民立足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螺蛳养殖产业,打造螺蛳养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022年销售鲜螺122万斤,总产值达615万元。
昔日的“山窝窝”如今变成了“金窝窝”,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如雨后春笋般在龙城沃土上实现多点开花。
“今年我市继续出台《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将利用奖补政策,鼓励农民扩大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种植面积。”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陈婷婷说,近年来我市通过奖补激励、发展设施农业、申报产业集群“三个抓手”,不断提高农民种养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农民从观望逐步加入种养产业队伍中。
不仅要鼓励农民扩大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种植规模,更要把好产品检验关,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豇豆是生产袋装柳州螺蛳粉的重要原材料之一,2022年我市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累计开展50多批次的定量抽检,今年抽检批次将继续增加。”市农业农村局质量安全与法规科科长张欣表示,为了保障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安全,去年我市修订了13个技术标准,贯穿种养选址、种养育种、种养管理、种养采收全过程。
曾经不起眼的螺蛳、豇豆、竹笋、木耳,成了富民产业,也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建成20个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今年计划将新增8个。
“发展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种养产业,一是要扩面积、二是要提质量,今年我们将扶持行业原材料种养企业打造产业集群,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两品一标’(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与对外经济合作科相关负责人谭颖翌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三产融合、同频发展。
全媒体记者 李斌 陈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