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斌)4月14日上午,在鹿寨县鹿寨镇波井村,我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培训在田间开课,吸引了近百人参与,场面十分热闹。
农民邓玉琼站在一旁的田埂上,看着田里的人拿着工具边挖土边称重,感慨道:“种了一辈子地,见过给人体检的,还没见过给土壤‘体检’的,真是稀奇。”
什么是土壤普查?它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不仅要摸清土壤肥力,更要全面清查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情况。这项“体检”与人的体检一样,都是为了保障“健康”。
“距离上一次土壤普查已过去40余年,其间农村在变化,农田土壤也在变化,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业高度集约化发展,部分农民乱用滥用农药,导致部分土地出现土壤肥力减弱、土地板结开裂、地下水受污染的情况。”鹿寨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廖武放表示,只有摸清土壤健康情况,才能为日后更好地开展技术指导提供数据支撑。
给土壤“体检”,为土地“诊疗”,农技人员根据结果开“药方”,帮助农民解决日常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次土壤普查新增了园地,对于以水果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可以更好地起到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广西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罗献宝表示,土壤取样由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国家层面对样品检验设置有专项资金,农技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可以指导农民如何施肥打药、开展田间管理,“换句话说,农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准确的生产资料,这些都是直接受益的。”
市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宗道也表示,土壤“体检”涉及46个指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问题都要一一掌握,“通过土壤普查,农技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土壤中哪种养分多哪种养分少,及时提醒农民调整施肥方案,避免因土壤问题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