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武汉4月17日电 随着气温迅速升高的还有人们的跑马热情。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15日、16日这个周末,全国各地就有30多场路跑赛事进行,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的赛事在社交平台成为热门话题。
新华社记者观察,今春马拉松呈现全面回归态势,新兴赛事遍地开花且特色突出,从部分比赛暴增的报名人数来看,跑马热度甚至超过三年前。各地以跑步为媒,把全民健身热情与城市发展活力相融合,搭建起与马拉松配套的体育消费节、旅游节、博览会等平台,展示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细致的公共服务。
业内专家介绍,马拉松热潮回归是疫情之后运动健身需求的自然释放,深层原因则是在社会各方合力推动下,健康生活理念已然生根发芽。在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各地政府借助大赛平台进行城市宣传推广,因此释放出政策红利;赛事运营单位经验越来越丰富,使得参赛体验感、满足感逐渐提升;国民经济发展,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加深,参加路跑赛事成为国人的自发需求;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发展,让路跑活动的社交属性进一步提升,各群体参与黏性增强。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测算,到2025年国内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数量有望增加至2500场,大众马拉松参加人次将增加至1000万人次。
在路跑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前,与之相关的赛事服务、运动培训、旅游餐饮以及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有媒体统计,在今年武汉马拉松获得前百名的选手中,穿特步跑鞋的占比超过半数,“断层式”领先;在全马“破三”人群中,穿国产跑鞋的比例更是超过七成。曾经国内各大马拉松满赛道耐克、阿迪达斯跑鞋的现象似乎将被终结。
同时也有专家表示,尽管国内目前部分赛事在赛道设计、服务能力等很多方面已经不弱于伦敦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等世界大满贯赛事,但在赛事品牌打造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很多初创赛事贪大求全,追求赛事规模而不顾城市管理的承载能力以及运营模式的可持续性。
因此,想要维持马拉松热度、拓宽整个路跑行业的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规范路跑赛事的发展,引导马拉松文化真正扎根,并健康、可持续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