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城中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侯丽娟在市公园路小学总部给百余名教师上了一堂“国测”课。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城中区已经进入第4个年头。“国测”是城中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的一项基础性考量。
作为柳州市乃至广西的教育强区,城中区名校、名师集聚,社会关注度高。最近十余年,该城区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主动击破教育焦虑,努力在区域范围内消除家长的“择校焦虑”和社会公众的“教育公平焦虑”。
击破焦虑的最好办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中区探索出了“优均样本”。
从一校好,变校校优,群众家门口都是好学校。
城中区教育局局长桂科说,2013年7月,城中区在全市首推小学集团化教育以来,按照“一套班子,二级管理”“三注重”“四个制度”“五统一”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十二中学、龙城中学、文华中学、公园小学、景行小学、弯塘小学、文惠小学、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公园路幼儿园、文惠路幼儿园10个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为龙头的教育集团。各个教育集团特色风貌突出,形成了区域间优质教育覆盖的格局。
在集团化教育、大学区制改革的厚实基础上,城中区的“优均”工作在去年得到国家认可,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围绕“优质均衡”这个中心,城中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教研奋斗共同体。深化教育改革,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探索,更是城中区培育名师的一个路径。
“我在做的工作,就是把‘种子老师’带起来。”自治区优秀教师肖雪霞在2022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站,吸纳了城中区各小学的12名骨干数学教师进站,培育三年,每年考核。像“肖雪霞工作站”这样的名师工作站,城中区设立了106个。
“‘106乘以12’,1272粒种子播撒在各中小学,会生发出一大片花海。”城中区教育局人事和教师培训负责人利昕霖说。
据了解,为了确保名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城中区在集团校内实行教师轮岗制,每年轮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2%。
最高的时候,城中区拿出每年可用财力的一半发展教育。城中区委书记宋军说,区委、区政府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媒体记者 粟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