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撤县设区融入柳州整体发展的东风,柳江区生机勃勃、发展前景广阔,壮、汉、瑶、苗、侗等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各族儿女在这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近年来,柳江区委、区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新局面,不断提升各族同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营造浓厚氛围
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民族团结需要强大的凝聚力。近年来,柳江区以宣传为抓手,以“三月三”传统节日为契机,将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民间民俗展演、民俗文化节、校园山歌美食节、社区喜迎“三月三”、非遗文化进校园、民族体育运动会等民族风情浓郁的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成为全区各族同胞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极好时机。
进德镇龙朝屯的沉浸式耕读文化活动、长安屯的“大地飞歌 四季村晚”,穿山镇平地屯的“山歌回荡”民俗文化节,拉堡镇建都社区、鹏飞社区的民俗风采展示,全区各中小学校园里掀起的最炫“民族风”……一场场活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各族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外,柳江区每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月活动,宣传民族团结知识、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观念;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画出最美同心圆”“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宣讲活动,宣传党的百年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发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城区到各镇,从各镇到村、社区,通过集中宣讲、座谈会、报告会、培训班、文艺演出、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画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取得的成就、少数民族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深入人心。
2
落实民族政策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柳江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柳江大地绚丽绽放。
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柳江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出台《柳江区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调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者、实践者、引领者的浓厚氛围。
依托党建工作“四联双报到”机制,铸牢党员民族团结“红旗意识”,汇聚共建单位人、财、物资源,合力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并实施项目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改善各民族同胞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双语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作用,成立柳州市首家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和柳江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目前,柳江区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及教育基地44个;2020年,三都镇边山屯入选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3年,成团镇竹达屯获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称号。柳江区以此为契机,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村屯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擦亮柳江区有特色的民族工作亮丽“名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3
民生保障坚实 勾勒各族人民幸福剪影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保证。如今,柳江区各族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勾勒出一张张幸福生活剪影。
现代农业稳中向好,农旅融合实现新突破,村民变“股东”;集中力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族企业健康发展;“三无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取得新成效,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投入76万元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同心文化广场、长廊和同心文化艺术团、体育队,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民族政策解答、房屋租赁就业创业、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帮助……“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既是要求,更是承诺。
为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柳江区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送出去+引进来”进一步促进粤桂劳务协作,近三年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6.32万人。成功打造百朋万亩莲藕基地、三都葱花基地、里高青花梨基地、成团螺蛳粉原材料基地,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产业融合、惠及各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整合2.3472亿元财政衔接资金,实施221个产业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竹编鸟笼、七彩泡椒等“帮扶车间”12个,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幸福的剪影不在别处,在各民族同胞绽放的笑容里。
近年来,柳江区加强地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点工程,为本地区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夯实了基础。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安全都有了保障,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族同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本报通讯员 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