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遍野春光,满眼希望。
风恬日暖,400多万柳州人民不会忘记,两年前的美好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柳江之畔,深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作为大国重器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作为“网红美食”的柳州螺蛳粉产业。
沐浴雨露,400多万龙城儿女铭记于心,两年前的光荣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国有企业改革等事关柳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了宏观指引。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
历史的车轮在时光中飞奔。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实际行动,毫不动摇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力在贯彻落实“四个新”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上走在全区前列、当好排头兵,助推龙城大地到处涌动奋进浪潮、跃动勃发生机,让“奋笔挥毫”的精彩“柳州答卷”春风浩荡满目新——
发展为要。今年一季度,柳工集团海外销量超7000台,同比增长40%;柳州螺蛳粉寄递业务量日均达到33.12万件;柳钢集团出口订单量、发货量、创汇额均创近五年同期最好水平,出口创汇额同比增长250%;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持续推进,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最快达成新能源汽车百万销量的车企。
民生为本。2022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79元、18411元,分别增长2.5%和6%;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医疗、一流的文化体育设施持续打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生态为先。柳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7%以上,空气质量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
柳江之畔,滔滔江水奔腾而过。
今日之柳州,春和景明;明日的龙城,万象更新。
实业“心更凝”:
无边光景一时新
大关口,大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广西、柳州发展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都及时定向领航,指引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经风雨、化危机,应变局、开新局。
市委书记吴炜、市长张壮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四个新”总要求系统阐述了广西、柳州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则是柳州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战图、施工表。
从内在联系上来说,党建是一件关系中心、关乎全局的基础性工作,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关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关乎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四个新”总要求和“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是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又要“分其详于下”,方能于新一轮千帆竞发中走在前列。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作为一座拥有百年工业史的城市,工业早已融入柳州人血脉。在贯彻落实“四个新”总要求和“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上,柳州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更加凝聚,坚定不移干工业、拼工业、强工业,推动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汽车、钢铁、机械等产业“老树发新枝”,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小苗成大树”,全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实现“无边光景一时新”。
“今年,柳工设备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车辆一季度海外销售收入突破1.6亿元。”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多次表示,一季度发布了48款整机产品,国内销售整体跑赢行业,努力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发。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柳州新名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颖说,随着上汽通用五菱首个自主产权关键控制器下线和五菱纯电汽车精益制造工厂开工建设,以及国轩动力电池(一期)、联合电子新能源等项目的建成投产,柳州加快建设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已积厚成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时,称赞柳州螺蛳粉“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对“小米粉”发展成“大产业”连赞惊奇。
“过去两年,是‘小米粉’‘大产业’惊奇的不断延续。”市商务局局长杨志刚介绍,预包装柳州螺蛳粉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2022年销售收入达181.8亿元。
作为行业“圈内人”,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感触很深。他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善元食品的“佳味螺”品牌已完成线上线下全国全渠道布局,去年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在城市,更在农村。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韦松凌介绍,这几年我市大力发展柳州螺蛳粉等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农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效果显著。
开放“力更聚”:
东风花柳逐时新
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气质。
对柳州这座不沿海、不沿边,无油气、无矿产的广西最大工业城市来说,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
开放“力更聚”,发展“效更显”。
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设立“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在全区率先实行“一证开工”改革,推出便民利企30项“微改革”;“柳州—同登”“柳州—雅加达”跨境班列实现首发,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积极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助力企业享受政策优惠……柳州紧紧围绕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全力推进“三大建设”,积极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努力打造重要门户的开放高地,全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成效就像“东风花柳逐时新”。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蒋为民说,通过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我市持续推出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实现以简政放权“减法”为营商环境做“加法”。去年,柳州新登记市场主体达6.4万户,同比增长24.6%。
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认为,设立“柳州工匠日”正当其时,对外开放只有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入柳,让柳州工匠、大国工匠薪火相传。
握指成拳,击鼓催征。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桂桂介绍,我市正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新机遇,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以产业承接为重点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拓展与长江经济带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国家外经贸商事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国(柳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绿色“本更固”:
半溪山水碧罗新
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
这是柳州城的特点,也是海内外游客对“网红城市”的直观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巩固绿色本底,加快绿色资源转化,全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呈现出“半溪山水碧罗新”的奇异美感。
“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过去有过深刻教训。”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韦永祥表示,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开展臭氧、挥发性有机物、柳江流域水环境、土壤治理修复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久久为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保护既是时代的问卷、发展的命题,更是柳州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
当前,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建设自治区公园城市为契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碧水绿洲,鸟飞鱼跃。
下一步,绿色龙城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国家低碳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此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促进重点领域、行业节能降碳,推动产业绿色化、园区生态化改造,不断壮大绿色产业集群。
和谐“基更牢”:
卢橘杨梅次第新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长期以来,我市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抓好党的事业的根本前提,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事业的根本保证,努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使柳州各项事业始终保持了正确发展方向和强大发展动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与此同时,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国家安全,筑牢社会和谐根基,使改善民生福祉、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如“卢橘杨梅次第新”般繁花似锦、硕果满枝。
民字五笔,步步情牵。
投入以民生为先,去年我市财政投入民生事业28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8%;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教育是民生之基,去年新增中小学校(幼儿园)学位1.3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养老是民生之需,去年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00个,新增5个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
此外,2022年我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成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70周年县庆活动顺利举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在党的领导下,柳州各民族团结协作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安全、稳定社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起迈向奠基立业、开辟未来的壮阔征程。
融水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荣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后心潮澎湃:“从种植泉水西瓜、高山稻谷到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乡村振兴产业园,我埋头实干就是想让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
“乡村振兴依然是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罗云飞说,我市在坚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创新打造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示范体系,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和谐“基更牢”、发展“路更宽”。
【后记】
登高瞭望,方知远山长;
矢志不渝,更须再出发。
柳州,这座依江而建、以江为名的城市,从史前古人类文明走来,在烈火中淬炼工业精神、铸造工业脊梁,现正在“标兵越来越多、追兵越来越少”的激烈竞争态势中,百舸争流、勇往直前!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从春天再出发,柳州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承载厚重的历史记忆,沐浴新时代的浩荡春风,坚决把在贯彻落实“四个新”总要求和“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上走在全区前列、当好排头兵,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的重要举措,持续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扬帆起航、续写惊奇。
全媒体记者 江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