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3年04月28日

为了甜蜜的事业更甜蜜

——记“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创始人卢文祥

甘蔗是柳城县第一大优势农业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一直占据着柳城财政的半壁江山。1991年,卢文祥被调入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工作。他接下甘蔗研究的重任,下决心自主培育甘蔗品种;他辛勤耕耘育新种,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为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立下大功。卢文祥作为“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的创始人,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贡献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柳州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

奋斗姿态担重任

如何选育既适合广西本土气候条件又具有高品质的甘蔗品种,实现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卢文祥接手甘蔗研究的工作后,下决心自主培育甘蔗品种。为提高甘蔗杂交育种效率,卢文祥认真学习和总结各地的杂交育种工作经验,一方面每年都到海南甘蔗育种场考察甘蔗亲本,选配杂交组合;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对甘蔗研究的水平。培育甘蔗品种,是个清苦活。甘蔗有一个复杂而不稳定的基因体系,其染色体少的有40多对,多的高达200多对,每种不同的配对都会得到一个性状完全不同的品种。更艰难的是,甘蔗种植对品种性状的要求十分复杂严苛,株高、根茎大小、生长周期、抗旱抗霜抗虫性能、糖分高低,甚至是细微到茎节须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甘蔗的种植存活生长能力、产量和质量,这就意味着要反复试验,不断试错,经历长年累月的观察,漫长而煎熬的等待。

卢文祥说,培育一个甘蔗品种,最少8年,多则十几年。新品种品质如果超越不了老品种,那么也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培育。每一年,县甘蔗研究中心的每名工作人员要照顾4万多株甘蔗,观察10万多株育种材料。不仅要做科学研究,还要像农民一样下地干活。

在卢文祥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县甘蔗研究中心共成功培育桂柳一号、桂柳二号、桂柳05136、桂柳07500、桂柳17150等甘蔗新品种5个。更有一系列以“柳城”开头命名的07/150、07/111、07/536等优良品种正在培育中。卢文祥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成为“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的创始人。

初心不改展情怀

多年潜心育种,卢文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甘蔗苗身上。

有好几年时间,卢文祥每天上班都是甘蔗地、办公室和实验室“三点一线”轮流跑。早上七点半要赶到生产队,考察正在试种育苗的甘蔗地,访问蔗农,听他们反映的意见和各种情况,然后再去农业局,处理文件,报备育苗项目的各种情况,申请资金或其他各种支援等,一直要忙到下午,他才能回到县甘蔗研究中心继续做育种实验。

在柳城,大大小小的糖厂遍布各处,“培育-种植-制糖”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被大规模栽种的桂柳05136占柳城甘蔗种植面积的90%以上,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的70%至80%。新品种桂柳05136成为我国近年来甘蔗品种创新的标志性品种,2014年以来,连年被列入广西、广东、云南主要蔗区的优质蔗加价品种和甘蔗双高基地主推品种。2021年桂柳05136全国推广种植面积455万亩;广西推广种植面积417万亩,占广西总种植面积的38%;柳城县推广种植面积52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95%。桂柳05136发挥了增产增糖的重大技术支撑作用,“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影响力得以不断提高。

本报通讯员 韦晓平 卢李威

--> 2023-04-28 ——记“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创始人卢文祥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201981.html 1 为了甜蜜的事业更甜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