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幽灵之花”——水晶兰。5月9日,柳州1号APP视频号原计划要进行现场直播。可遗憾的是,当我们爬山3个多小时,在元宝山海拔1800多米处找到水晶兰,拿出手机正准备直播时,却发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有人的手机竟然都没有信号。直播只能作罢,不过这也让我们心生好奇,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山里巡山,护林员如何与外界联系?他们彼此之间通过什么方式联系?在巡山过程中,他们还遭遇了什么?
A
山里无手机信号
联系靠大声喊
5月9日,在护林员杜真、贾彬的带领下,我们越往上走,手机信号越弱。
由于山路实在难走,我们一行6人,走着走着就变成了“3-1-2”组合的3组。其中贾彬走在前头,杜真负责断后,同行的人员不能相距太远,以确保大家的安全。
“在山里特别容易迷路,前面转个弯人就不见了,你们一定要跟上。”贾彬说。记者发现,每走一段距离,贾彬与杜真,就会分别用苗语大喊几声,意思是“你在哪里”。直到听见回应,他们再继续前行。
“我们平时也是这样喊的。”杜真说,平时他们上山,除了常规巡山,有时还要观察沿途珍稀植物的生长情况,查看红外相机的监控情况。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他们分工合作,遇到手机没有信号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彼此就会大喊几声暗语,“山上手机信号很弱,尤其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手机没有信号,只能通过大声喊话进行沟通。”
贾彬说,除了用苗语喊暗语外,他们有时还学动物叫,队友听到声音,就知道彼此相距不远。
巡山时通过大喊保持联系,可手机没信号时,他们如何与家人联系呢?杜真说,以前没有手机,只能在上山前跟家人交代清楚。如今有了手机,每次巡山有工作没做完,需要在山上过夜时,他们会设法找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事先通知家人,以免家人担心,毕竟山上有黑熊出没。
5月9日傍晚6时许,在下山途中,杜真就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询问其所在位置。隔着电话,记者都能感受到杜真家人的担心。
B
练就各种动物叫声
与黑熊保持“社交距离”
以林为伴,以山为家。常年巡山,杜真和同事们都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本领,比如学各种动物的叫声。
“啾啾啾……”杜真一边说一边模仿红嘴鸟的叫声,听起来清脆悦耳,像是在唱歌。
杜真说,他们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听多了动物的叫声,慢慢跟着模仿就学会了。巡山经历多了,他们还能根据叫声快速分辨出是何种动物。他们还能辨别是人模仿的声音,还是动物发出的叫声。当然,模仿动物的叫声并不是白学的。杜真说,模仿动物的叫声,有时能吸引动物过来,以便近距离观察或者用红外相机拍照。
杜真说,他曾通过模仿叫声吸引红嘴鸟、竹鸡和白鹇等鸟类靠近,但这些动物十分精明,它们虽然循声而来,但一闻到人类的气息,待不到2分钟就会警觉地飞走。
不过,有一种动物的叫声他们虽然能模仿,但要与其保持“社交距离”。这种动物就是元宝山黑熊。
去年,杜真在巡山时看到了一株野生荔枝,便打算第二天路过时摘一些来品尝,殊不知他们第二天再次看到这株野生荔枝时,发现树枝已被折断,地面上残留着熊的粪便,树干上有熊的爪印。
“害怕熊闻到或记住我身上的气味,误以为我是抢食者,若下次再遇到有可能会主动攻击我。”杜真说,看到野生荔枝所在区域已成为黑熊的地盘,他没有贸然靠近,还放弃了爬树摘果的想法。
在巡山的过程中,杜真和同事们除了会看到黑熊、飞虎、白鹇、小灵猫等动物或珍稀动物外,还会发现一些来历不明的动物。
记者在杜真的手机上看到他近期拍摄的动物图片,其中一种动物全身黑色,有着蜻蜓一样的大脑袋,尾巴与虾尾相似,还有黑色翅膀和脚。
“这种动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是巡山时在水沟边发现的,我拍下图片询问同事,可大家都不知道这种动物是什么。”杜真说,无论发现的动植物是否属于珍稀物种,他们都有责任做好记录,并把它们保护好。
就像水晶兰在元宝山首次被发现后,广西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就快速组建了一个水晶兰观测小组,对水晶兰进行实时监控和观察,时刻记录它的生长情况。目前,水晶兰已有明显长高迹象。
C
既是护林员
又是救援人员
元宝山就像一座宝藏山,山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动植物,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里也是一处充满危险的未知领地,曾有人差点在此丢了性命。
“去年,附近一村民上山找笋,由于不熟悉地形,又走不惯山路,在森林里失踪了。”杜真说,当时消防、森林公安等部门组织救援人员上山寻找,但找了2天都不见踪迹。后来,救援大队联系上该中心,希望熟悉地形的护林员帮忙搜救。
杜真和贾彬当即和救援人员一起上山寻人,最后他们在一条小水沟里找到了失踪的村民。杜真从发现失踪村民的位置初步判断,该村民想光脚爬过大石山,因石头太滑,一脚踩空落入石头下的水沟晕了过去。好在当天山里没有下雨,水沟未蓄水,不然该村民凶多吉少。
“把这些惨痛的教训讲出来就是为了提醒市民,原始丛林中危险无处不在,千万不要自己上山,更不要冒险进入森林腹地。”贾彬说,本地村民尚且会出意外,更何况是外来人员,希望大家不要擅闯元宝山保护区核心区域。
D
自然保护区内
动植物种类日益丰富
在元宝山到底生活着多少种野生动物?以前没有红外相机,要掌握这些情况,主要依靠护林员长时间巡查,或是在野生动物有可能出没的地方蹲守观察,但“守株待兔”终归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了更好地观察和保护野生珍稀动植物,2021年,广西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购置了30多台红外相机,分发至保护区5个管理站。
“那段野生黑熊的视频,就是我安装的红外相机拍摄的。”杜真说,去年7月15日,他们在巡山过程中,发现山上有一处地面集中散落着果子,附近还有大型动物经过的痕迹。为了弄清楚真相,次日,他便和同事在该区域的树干上安装了5台红外相机,“没想到真的拍到了黑熊的画面,其中一台相机被黑熊打烂了。”
这是元宝山时隔8年后,再次出现黑熊的踪迹。这说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变好了,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好,周边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强了。
据广西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邓敏敏介绍,保护区面积4220.7公顷,经过一代又一代护林员的悉心守护,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目前已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小灵猫、云豹和林麝,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则有4种。另外,还有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则有20多种。其中,元宝山冷杉为我国分布最南端冷杉物种,属于濒危物种,现仅存于元宝山保护区。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覃珩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