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鱼峰区水南路三棉小区内,蝉声鸣鸣。几名志愿者正抬着大箱子,赶往89岁的退役老兵黄守基家中。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后,黄守基的老伴陀柳芳开了门。
“陀阿姨,我们给黄老送折叠护理床来了。”鱼峰区驾鹤街道天山社区工作人员李程说。
“哎哟,辛苦你们了,快请进。”陀柳芳一边招呼前来的客人,一边朝着房间里喊:“老黄,社区看你来了。”
不一会,陀柳芳扶着黄守基慢慢地从房间里走出来,坐在沙发上。一旁的志愿者和安装人员忙着拆开箱子外包装,将折叠护理床放置在房间内,并安装好。
“这是一张多功能折叠护理床,按旁边的按钮就可以自动升降,另外还能清洁处理大小便……”志愿者们耐心地给黄守基夫妇介绍折叠护理床的功能,现场教会他们操作方法。
看着眼前安装好的折叠护理床,陀柳芳眼眶泛红,向志愿者们诉说这些年来她照顾老伴的艰辛。
黄守基是一名退役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1960年入伍,1966年退役后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十年前,他因患青光眼,双眼视力模糊,后来又因脑梗,生活无法自理,穿衣、洗澡等方面都需要老伴照顾。
“家里只有我们两人,老伴每天起身坐卧十分不便,我80岁了,照顾老伴越来越吃力。”陀柳芳擦拭眼泪柔声地说,家里的收入来源只有老伴的退休金,一张折叠护理床的费用让他们一家望而却步。
天山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下沉基层,了解到陀柳芳的困难后,就给黄守基办理折叠护理床申领手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折叠护理床就被送到家里了。
“有了这张床,我睡觉踏实了。”黄守基说,这张折叠护理床帮老伴减轻了照顾他的负担。他很感谢驾鹤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直以来的帮助,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
“阿姨别哭,黄老也不要气馁,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就找我们。”驾鹤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郑明建安慰道。陀柳芳连连点头。 全媒体记者 罗妙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