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融安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融安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特色强县”,依托资源禀赋,持续做大做强“一果一木一草”(即金桔、香杉、青蒿)特色产业,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各族群众经济收入,持续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促进融安各族群众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木林果产业促发展。融安县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提质年”“乡村振兴增效年”等活动,持续构建现代农业“3+N”发展体系,通过以奖代补等政策,全力推动融安金桔、香杉、青蒿等特色产业做精做强、提质升级。打造融安金桔“种质资源—产业标准—网红产品”全链条产业化发展体系,融安金桔种植面积达22万亩,品牌价值从2021年的19.42亿元攀升至45.4亿元。依托“林海杉源”自治区香杉生态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培育香杉优质组培苗,引导各族群众种植优质速丰香杉苗,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造林一线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不断提升造林能力和质量,种植面积超139万亩,覆盖全县12个乡镇,总产值超120亿元。持续实行“公司+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青蒿产业,加大青蒿种植政策支持力度,建设优质青蒿原材料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市县种植青蒿4万多亩,推动建成全产业链青蒿素生产线,年产青蒿素200吨,占全球需求量一半。“一果一木一草”产业有力推动融安经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物质基础,各族群众通过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大踏步迈进、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一果一木一草”成为融安各族群众增收的“致富果”“黄金木”“金钱草”。
特色产业经济促融合。融安县大力发展“一果一木一草”特色产业经济,以此促进各民族间全方位的交往交流交融。“半亩金桔助脱贫、一亩金桔奔小康”不仅是口号,更是生动实践,全县参与金桔产业发展的各族群众超10万人,带动4万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单项人均增收超1.2万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2亿元。推进香杉苗木培育、板材加工、家具定制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带动16.5万人种植增收,培育专业香杉深加工园区2个、加工企业193家,从事香杉加工产业达2万人,年加工总产值达70亿元,香杉板材远销浙江、山东等地。引进了青蒿素提取高新技术企业——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年均支付给种植户收购资金达5000多万元,惠及1万多户各族群众。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融安仙草堂生态灵芝透明工厂,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均客流量达30多万人次。在特色产业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各族群众形成了互学互促互联、共居共学共事的互嵌式发展格局,“一果一木一草”成为融安与全国乃至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联谊果”“连心木”“牵手草”。
团结奋进精神促凝聚。在“一果一木一草”特色产业发展中,融安县获“中国金桔之乡”“中国香杉板材之乡”等“国字牌”称号。融安金桔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入围2023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打造的西山林场杉木良种基地荣获“全国特色种苗基地”称号,“林海杉源”获评自治区5星级林业核心示范区。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一果一木一草”不仅是全县各族群众致富的基础,也是对各族群众共同创造品牌文化的高度认同,更是各族群众的荣光,促进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绘就了一幅最美的共有精神家园新画卷。激励着更多返乡创业大学生、企业职工、民营企业家不断创先争优,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赖园园、“自治区劳动模范”周源凯、“广西最美企业经理人”叶新忠、“广西促进就业先进个人”韦小东等一大批开拓创新、善闯敢干的“果业新农人”、优秀企业职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他们身上彰显出奋斗不止、拼搏不息的工匠精神,成为全县各族群众学习的榜样,引领各族群众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融安篇章。截至目前,融安县连续举办13届金桔文化旅游节、21届长安龙舟大赛,成功打造仙草堂生态灵芝透明工厂A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全县各族群众共享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一果一木一草”成为厚植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团结果”“齐心木”“同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