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农村公路就像是 “毛细血管”,为广袤的农村大地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近年来,柳城县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里程为1569.3公里,其中县道43.1公里、乡道415.6公里、村道1110.6公里。2022年,柳城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推进基建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来到柳城县大埔镇洛崖社区上村屯,只见一条长约600米、宽约4米的崭新水泥路映入眼帘,村民们在路上来来往往。而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人车难行。
据悉,该段水泥路是大埔镇洛崖社区上村屯石狗洞道班路口至牛过路路口产业道路的硬化工程,路段总长1800米,目前已完成600米的一期道路硬化工程。该道路硬化工程极大改善上村屯162户547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该屯近500亩糖料蔗的生产、运输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柳城县抓紧农村公路建设,通过强化责任担当、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审批流程等方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乡村参与的工作格局,高质量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2019年,柳城县率先实现乡(镇)100%通二级(或三级)以上公路、行政村100%通四级路、20户以上自然屯100%通硬化路。
多措并举汇聚养护合力
推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以来,柳城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实现了新的飞跃,全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支出纳入政府预算安排的比例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截至2023年,柳城县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80%以上,创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该县坚持管养结合,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做到县有所、乡有站、村有队,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与此同时,该县依法依规采取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利用好路产资源;对农村公路沿线用地进行开发,拓展建设养护资金渠道;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统筹同步建设,使各类涉农资金形成合力,实现规范化、机械化、标准化、市场化养护目标,保障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和质量。
城乡路网带动产业发展
7月26日,笔者来到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望无边际的稻田,稻橞金黄,颗粒饱满。依托新建成的洛崖至古砦三级公路及通村通屯道路,古砦仫佬族乡稻花飘香现代粮食核心示范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富硒水稻种植,将该示范区及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产品养殖种植基地等产业串联起来,完善了农业产业流通网络,实现货畅其流,带动了农民增收。
柳城县大力推进“交通+扶贫”“交通+旅游”新业态发展新模式,优先安排通往产业园区、种养基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园区路等,激活了乡村产业项目和旅游经济。同时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城乡出行需求,该县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目前,全县12个乡镇121个建制村通客车率100%,通客运班线25条、公交班线13条,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等级达AAAA级。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城乡交通方便快捷,小小农村路凝聚发展合力,为柳城县社会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报通讯员 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