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通讯员芦晓峰)8月1日,柳南区农业局科技特派员罗勇胜从柳南区太阳村镇长龙村的一处鱼塘里捞起白色养殖笼,仔细查看养殖笼内石螺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其长度、重量等数据。
“这些石螺苗是7月25日筛选出来的,现在是第八天,已经长到0.5克/颗,再养一个月就可以达到供应螺蛳粉厂的规格了。”罗勇胜介绍,此处为石螺池塘耦合养殖技术在柳南区的试养殖点,该技术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独立研发,解决了人工养殖石螺敌害防控难度大、捕捞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具有养殖周期短、成活率高、管理简单等优点。
石螺池塘耦合养殖技术选用直径50厘米、孔径3毫米的养殖笼,悬挂于鱼塘上层水体养殖石螺。石螺通过滤食水中藻类和浮游生物获取营养,不需要投喂饵料;养殖笼具有防晒、防天敌等作用,可避免石螺受福寿螺、鸟类、鱼类、鼠类等天敌的伤害;捕捞石螺变得更容易,极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另外,石螺能为池塘里的鱼类净化水质,鱼类活动又可为石螺提供更多浮游生物和有机质,两者互相促进、协同生长。
据了解,柳南区试养殖点采取的自繁自养的模式分为两步,首先在养殖笼中通过种石螺培育石螺苗,随后将筛选出的石螺苗放入新的养殖笼培养至符合商品规格。每个养殖笼可投放石螺苗1000颗,2个月可长成1.2克/颗的商品螺(目前市场价为5元/公斤),供柳州螺蛳粉企业熬制汤料。根据测算,每亩池塘可放置200~300个养殖笼,根据本地天气条件,全年可养殖5批次,年产量可达2000~3000斤,年收益可达5000~7500元/亩。
下一步,柳南区将继续增加试养殖点,逐步推广新技术应用,引导更多企业和农民参与到石螺养殖产业中来,助力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