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雄有脊,房固赖梁。在医疗机构中,专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带头人的发力。在市中医医院,有一个专科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它就是涵盖了心脏、普胸、血管三个亚专科的心胸血管外科。能带领这样一个学科快速发展的人是谁?
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市中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俞宏带领科室在卫生健康事业中铸就时代新功的历程。
今年44岁的陈俞宏是一名年富力强的科主任,也是有着21年心脏、血管疾病临床、科研、教学、保健工作经验的资深医师。市中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原名心胸外科,最早成立于2006年,有着十余年发展历史。2021年8月,陈俞宏带领团队走上了科技发展之路。
陈俞宏是业内公认的“技术流”,他将自己擅长的心脏和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及腔内微创治疗经验带到科室,以“精品化”的学科理念协同发展心脏、普胸、血管三个亚专科。医院也因此将原来心胸外科更名为心胸血管外科。
心胸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很多都是急危重症,科室的每一台手术都像是在生命线的刀尖上起舞。陈俞宏到来后,带领科室开展了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手术,肺癌、食管癌等肿瘤的微创化手术,主动脉的免缝合以及束径技术等先进术式。有了一系列微创技术的支持,科室在处理重大手术时有了“举重若轻”的能力,使得众多患者减少了手术创伤、加快了术后康复。
不仅打稳了技术的地基,陈俞宏还搭起了科室交流协作的桥梁。他发挥血管外科专科技术优势,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肾内科的平台优势,在区内率先建立肾内科与血管外科紧密型协作模式,并成立桂中血透通路联盟,被区内外赞誉的“柳中医模式”大大提高了血管通路病变的救治水平。此外,陈俞宏主动对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来院开展论坛交流,让心血管专科的同事们学到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的新进展、新经验。科室也充分发挥中医医院中医诊疗的优势,使用针灸、扶阳罐等中医疗法帮助住院患者缩短康复时间。
在陈俞宏主任的带领下,心胸血管外科快速发展,科室硬实力的提升,在一次次的成功救治中得以体现。
去年11月,120急救指挥中心将从9楼不慎坠楼的赵先生送入市中医医院救治。赵先生入院时生命垂危。经过数月的治疗,赵先生被医务人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顺利康复出院。赵先生的家属激动地送上手写感谢信和锦旗,称赞心胸血管外科手术团队与“死神”搏斗的勇气和悉心安抚家属的耐心。
去年12月,心胸血管外科团队在多学科协助下,运用微创主动脉瓣膜置入技术(TAVI)成功急诊救治一例外地来柳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的六旬急危重症患者,让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队伍年轻、思维活跃、大胆创新、效果满意!”这是今年61岁的心胸血管外科原主任、学术带头人潘毓标对科室发展现状的评价。潘毓标表示,科室在陈俞宏带领下将不断提升微创手术和诊治结构性心脏病的能力,将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造福更多患者。 (宋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