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西部地方高职院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立足柳州、服务广西、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聚焦广西和柳州市的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主动服务制造强国、工业强桂、柳州现代制造城、乡村振兴及教育对外开放等战略,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通过融入地方产业链、企业技术链、国际人才链……柳职闯出了一条职业院校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书写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柳职实践”。
A
融入地方产业链 打造产业发展“助推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西南工业重镇,产教融合在柳州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柳职紧贴广西工业强桂需求,紧紧围绕柳州“5+5”产业发展新需求及“一二五”工程发展战略,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重点优先建设服务先进制造业的智能装备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敏捷制造技术、汽车工程技术四大专业群;学校专业结构与柳州产业发展契合度超过90%,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达到100%;建成与柳州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紧密相关的国家级骨干专业或重点专业14个,自治区级示范或优质专业19个。
如今,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汽车副车架生产线上,从产品上线、生产、质量检测到成品下线,所有工序由柳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师生团队按企业生产要求开展,并实施有关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柳职坚持生产过程即为教学过程,将生产与教学有机融合,把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融入教学。柳职将企业生产一线作为学生理论实践、教师工程培训的“主战场”,实现人才育训与企业生产一线深度融合。
不仅有“厂中校”,柳职还建立“校中厂”。在学校工程实践中心,引入精益生产及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构建标准工位、班组管理、项目管理系列课程模块,开发完善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实训中熟悉真正的企业生产经营、工艺技术管理流程,体验精益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学生在真实条件下为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开发、试制、试验,真正参与企业工程解决方案的实践工作。
此外,柳职聚焦柳州机械、汽车支柱产业和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与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柳州螺蛳粉等7个产业学院,与企业实施一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深化协同育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能工巧匠、稳定就业过程中,探索出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企业研发改造项目三融合,落实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四共享的“三融合四共享”产教融合“柳职模式”,助推柳州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B
融入企业技术链 打造协同攻关“加速器”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在柳职发展中,不断用创新注入活力。基于企业需求,突出应用导向,学校分类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
依托平台,集聚了大批像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国工匠郑志明,党的十九大代表、优秀校友丘柳滨这样的高端人才,开展数字孪生赋能工厂、3D金属打印、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等企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新技术研发改造,将真实的生产和研发项目进教材进课堂,反哺教学。
——发挥技术标准引擎作用,引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柳职牵头开发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原料加工技术规程》等13项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覆盖了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指导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了一款符合新标准的标准化产品,有力促进了标准落地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柳州螺蛳粉产品安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开发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助力产业技术人才升级。柳职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定制开发涵盖维修机电一体化工、工业机器人运维员等4个工种从初级到高级技师5个等级的“设备高级管家”人员培训标准,标准覆盖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海外输出,实现了对区域企业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发展的引领。
——破解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助推技术攻关能力升级。柳职与广西汽车研究院、柳州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共建广西汽车研究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研发中心等7个科研平台。
近年来,柳职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零部件视觉自动检测、汽车稀土铝合金轮毂开发等232项技术攻关改造,累计专利授权618项,专利转化45项。柳职长期在工程实验试制、设备维修改造、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本地中小企业大力支持,成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伙伴,打造了“当地离不开的”专业服务和支撑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落地和科研反哺教学“最后一公里”。
C
融入国际人才链 打造人才供给“倍增器”
产业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方向。
近年来,柳职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建立伴随企业“抱团出海”机制,支持地方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柳职实践”“柳职经验”“柳职智慧”。
柳职与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借助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选取柳职优势专业作为载体,强化国际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在跨国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柳职瞄准海外产业的发展需求,按照标准“引入—内化—实施—共享”的思路,形成政校行企“四方协同”、育训并举、支持企业全球发展的国际化模式;培养服务区域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技术骨干,推进国际先进职业能力标准本土化;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国际共享,向全球累计共享标准51个、教材15本。
同时,柳职建成国际工匠学院14个,招收外籍留学生、海外专员订单班学员,近500名优秀毕业生服务于东盟、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柳职建成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研究院,牵头建立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产教联盟,与柳工、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汽车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建海外培训中心,培训全球技术人员近7000人次。建成国际网络学院1个、英文版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建成“中国-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国际课程3门、培训资源包5个。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柳职与柳工开始“融合”。从帮助柳工进行新产品试制开始,到合办“挖掘机班”“海外专员班”,再到共同研制标准、协同出海开展国际化办学,校企双方同谋划、共发展,柳职创新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方位合作的新路子,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亲自授牌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因工作成效突出,柳职受托担任泰国-越南国别工作组,负责中国院校与泰国、越南合作项目的动态管理工作,负责联盟课题申报与管理工作,学校在国际交流工作领域的地位得到认可。
目前,学校正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广西教育厅的指导下,筹备建立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罗世华 秦杰 李卓 周仟仟 文/图)
图一:柳职汽车电商直播营销实践基地。
图二:学生通过真实产品加工场景,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图三:2023年8月9日,上汽通用五菱E50越南项目售后培训在柳职开班。
图四:先进完备的实训教学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