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3年09月20日

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

——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暨百家报业传媒沈阳行调研活动印象

8月22日至25日,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暨百家报业传媒沈阳行调研活动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该活动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日报社承办。来自中央和全国各地的165家报业传媒单位的260多位社长、总编辑及新媒体部门负责人相聚沈水之阳,交流报业转型经验,共谋融合发展新篇。

作为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的重要内容,8月23日下午,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建设报告会举行。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向全国百余家报业传媒单位的社长、总编辑及新媒体部门负责人,作了《振兴新突破、奋勇当先锋》沈阳市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详细介绍沈阳市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品质、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进行的攻坚突破。

一个个成果、一项项成绩、一次次创新,沈阳市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用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出的高质量发展局面,赢得了260多位媒体“大咖”的阵阵掌声。

在调研活动中,260多位媒体“大咖”深入沈阳北市场、牡丹社区、沈阳中街、时代文仓城市书房、“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飞航空博览园、沈阳博物馆等文旅和产业项目进行实地采访采风,真切地感受到了沈阳的历史文化之美、高质量发展之美、宜居生态之美和创新活力之美。

动力澎湃的沈阳

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沈阳处在世界高端产业集聚的黄金纬度带,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铁路枢纽和全国区域枢纽机场,客货运航线达到205条,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位列东北第一、全国第六。产业基础雄厚,诞生了400多个“新中国工业第一”。国家41个工业大类中沈阳有37个,汽车制造、机床装备、矿山装备、电力装备、通用机械等优势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集成电路、机器人、医疗设备等新兴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沈阳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做大经济总量,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自2016年以来,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澎湃,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已经连续11个季度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连续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三项指标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由去年同期的10名之后跃升至前3名,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围绕打造服务东北、融入环渤海、面向东北亚门户枢纽,沈阳市协同推进交通枢纽、物流枢纽、信息枢纽建设,机场二跑道、沈白高铁、沈丹铁路外迁工程进展顺利,中欧班列开行规模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5G基站、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领跑东北。

活力偾张的沈阳

“山海关不住、投资到沈阳”局面正在形成

沈阳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即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成为服务东北、融入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门户枢纽;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辐射东北乃至东北亚的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集聚区;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沈阳市吸引投资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华晨宝马新动力总成、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中宏锂电池负极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快速增长,各大央企、民企、外企纷纷看好沈阳,“山海关不住、投资到沈阳”的局面正在形成。

消费正在加快复苏,人间烟火气迅速回升。上半年,沈阳市接待游客近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占全省比重40%,沈阳名列福布斯中国发布的全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第14位。

实力担当的沈阳

“沈阳制造”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沈阳在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实践路径。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上强支撑、勇担当,在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上走在前、作表率。

作为“共和国长子”,沈阳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展现沈阳担当。

沈阳市做好“老原新”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把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打造汽车、航空航天、IC装备等8大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12个头部企业配套园区、24个特色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去年全市高端装备占比达到34%,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沈阳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上半年,全市8大重点产业链规模总量突破4000亿元、增长14.2%。

在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领域填补产业链断点堵点,盾构机大型主轴承、特变电特高压套管、大中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大国重器”取得新突破。

引力非凡的沈阳

今年上半年9.6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

沈阳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以老旧小区等改造为重点实施社会民生保障行动,以老旧商圈等改造为重点实施产业经济振兴行动,以打造文化创新体验区等为重点实施人文魅力彰显行动,以以水润城、以园美城、以绿荫城为重点实施绿色生态优化行动,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实施韧性智慧支撑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

沈阳连续两年入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单。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建设浑南科技城、沈北科教园,推动37个科创组团提质增效。积极构建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创新、创业孵化等全链条、高能级的创新平台体系,争取更多综合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技术创新中心在沈落户,今年以来新获批“国字号”科创平台14个。

创新沈阳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开通京沈人才专列,举办“智汇兴沈”“博士沈阳行”等系列引才活动,今年上半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9.6万人,“沈水之阳、我心向往”的城市之约得到了各类人才的热烈响应。

魅力四射的沈阳

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沈阳积极推进社会发展与转型。围绕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四有”幸福家园,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扎实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推进“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建设,深入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和“我是雷锋”志愿活动,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是东北地区第1个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正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重要增长极。在全面提升城乡品质上,沈阳以城市更新“五大行动”“五工程一管理”、核心发展板块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保持100%、“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全面形成、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初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建设“百馆之城”“书香沈阳”……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去年沈阳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媒体记者 吴怀辉

韦太平

--> 2023-09-20 ——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暨百家报业传媒沈阳行调研活动印象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07190.html 1 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