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3年11月18日

让飞虎队精神代代相传

——“飞虎队在柳州”系列报道之三

80年前,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第23大队76中队进驻柳州机场,从此,飞虎队长空出击,在柳州民间留下许多故事。

21年前,两名来自柳州的记者不远万里飞赴美国,寻访二战时的中美战友,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8年前,柳州日报社派出精兵强将,用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的苦旅,全景式还原广西地区抗战实况,在《柳州晚报》上推出了“铁血八桂——广西抗战实地寻访实录”系列报道,并作为重大题材结集出版。

7年前,柳州军事博物园进行升级改造,整体搬迁至飞虎队旧址(柳南区航五路)。

历史从未被遗忘,而是不断被找寻、被书写、被讲述。

柳州日报社记者赵伟翔就是一名历史的追寻者、书写者。2015年,他参与了《铁血八桂——广西抗战实地寻访实录》的采写。与亲历者面对面交流还原出历史细节,赵伟翔感触颇深。

谈起飞虎队在柳州,有一个故事让他难以忘怀。故事的主人翁叫陈家凯,是广西鹿州监狱退休民警。2008年清明节,陈家凯前往鹿寨县新胜村二兴屯石榴河畔,想铲些草皮给父亲的坟头植草。当地村民告诉他,此处抗战时曾坠毁过一架美国军用飞机,一名飞虎队队员在坠机事件中壮烈牺牲。陈家凯查询史料得知,这名飞虎队队员名叫杰瑞姆·艾森门,1945年4月的一天,为切断沦陷区日军的运输线,杰瑞姆·艾森门驾驶的战斗机不幸被日寇击中,飞机坠落在新胜村旁小河边。

了解到这些,陈家凯和坠机事件目击者冯常富老人决定在坠机点立碑纪念,用中、英文刻上杰瑞姆·艾森门的英勇事迹,并找来他生前的照片。陈家凯还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距离坠机点不远处的姑娘山,毗邻自己父亲的墓旁,为杰瑞姆·艾森门修筑一座坟,叮嘱家人每年祭奠、缅怀他。后来经过多方联系,陈家凯收到了杰瑞姆·艾森门的胞弟唐纳德·艾森门的来信,信中对陈家凯为哥哥立碑筑坟表示感谢。

“战争的残酷令人心惊,但战争中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也令人感动。”赵伟翔说。这与近日来柳访问的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的想法不谋而合。“两国人民齐心协力度过了那场可怕的战争,我们收获了友谊、信任和相互欣赏。飞虎队的故事是两国友谊的象征之一,这段故事应该走向世界。”哈里·莫耶说。

为了更好地铭记飞虎队在柳州的故事,让飞虎队精神代代相传,2015年,有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专家提议柳州军博园搬迁至柳南区的旧机场遗址园区内。如今,走进搬迁后的柳州军博园,许多“大物件”勾勒出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歼6、歼7、歼8战斗机,歼11A战斗机(模型)、清原号猎潜艇……此外,还有一批珍贵的照片,记载了飞虎队队员与柳州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

柳州军博园副主任王普生介绍,这些珍贵的展品,一部分是来自当时的柳州市文物局,另外一部分是建设新军博园布展时,从老专家、外地等搜集的一系列材料。“值得高兴的是,多年来,不时有飞虎队队员的后裔寻访而来,主动捐赠数字照片等珍贵资料。”王普生说。

在柳州军博园,如茵芳草之上,昔日曾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飞虎队战斗机只留存仿制模型,供后人瞻仰。仰望天空,飞机飞过留下的白色尾迹,让人回想起中美空军曾经共同抗敌的雄姿。随着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与美国内华达州斯科菲尔德中学缔结飞虎队友谊学校,双方将组织师生互访参观飞虎队战斗过的地方和历史遗迹等,飞虎队的更多故事将在两国年轻人中间更为广泛地流传。

(本系列报道完)

全媒体记者 谢耘 韦苏玲

--> 2023-11-18 ——“飞虎队在柳州”系列报道之三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12591.html 1 让飞虎队精神代代相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