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2月24日

碧水映眼前 美味挂舌尖

——“水质冠军”背后的柳州实践系列报道·特色美食篇

清清柳江水,冠绝三百城。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柳州水质取得“四连冠”。

好山好水孕育好味,柳州热度不断攀升,嗍粉、游江,已成为游客入柳的“标配”。柳州人把握优势,在隽永的山水间写下“美味传奇”。

“一碗粉”飘香

四海皆品尝

一江水,青翠如翡绕龙城;“一碗粉”,辣爽鲜香尝不够,两张“名片”碰撞,讲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一地产业的“柳州惊奇”。

近年来,柳州以螺蛳粉为切入点,以工业化理念和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竹笋、木耳、豆角等原材料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壮大,传统手艺为粉“增味”,产业发展助群众“增收”,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带动30万人就业;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69.9亿元,同比增长11.5%。

通过“舌尖”带动“脚尖”,众多游客为一口“地道”纷至沓来;透过“味道”感受风土民情,柳州的绿水青山令人沉醉。2023年,柳州螺蛳粉实体店销售增长迅速,同比增长28.4%,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除了引客而来,柳州螺蛳粉借船出海,主动“拥抱”世界。

“从2023年起,海外经销商的数据显示,公司生产的柳州螺蛳粉有12%是被当地的外国人买走的。”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欧皓轩对广阔的海外市场充满信心。

2023年,柳州螺蛳粉出口保持良好势头,新增智利、日本、德国等14个国际市场,出口货值约1.0125亿元,同比增长38.2%。

新老味道交织

龙城日夜共美

蜿蜒环绕、拥城入怀的母亲河,润泽龙城大地,也养成了柳州兼容并包的美食文化。

“彩色糯米饭,好吃又好看!”“芝麻糊,玉米汁……”一大早,青云民生市场内人头攒动,这个临江而生的古老市集,承载着柳州人的“味觉记忆”,“古早味”与新口味也在这里交织。

“特色豆腐酿、黄金灰水粽、三江油茶等美食十分受市民游客欢迎。”青云民生市场内一餐厅运营方、柳州市北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基于柳州本土味道进行菜品创新,满足食客多样的口味需求。

日夜更替,江畔灯火阑珊,以餐饮美食为核心的夜市热闹起来。

南临柳江音乐喷泉的风情港便民夜市,成为城中区重点打造的柳州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窑埠古镇获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正围绕传播柳州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经济文化,形成文化夜间经济新模式;地处柳江边,从前汇集各县乡的谷物、豆油等农副产品在此交易的“谷埠”,现已发展为谷埠街国际商城,获“广西十佳夜游文化街区”。

2023年,我市在第四届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大会上获“年度夜间经济榜样力量”奖。

打造特色品牌 传承“柳州味道”

正如擦亮“水质冠军”的“金字招牌”并非一日之功,我市在守护、传承这一江碧水滋养的“柳州味道”上也不断努力。

目前,“柳州螺蛳粉”品牌价值超百亿,获“中国农业品牌声誉评价百强”第8位;柳州螺蛳粉国际营销中心成功落地杭州,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我市多家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国际市场愈发开阔……这是我市主动作为,让“网红”变“长红”的真实写照。

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世昌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构建形成“柳州螺蛳粉”地域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推动实现原材料柳州产柳州配。同时,挖掘“螺蛳粉+”新业态新模式、深化“螺蛳粉+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和标准体系示范引领,保障产业质量和舌尖上的安全。

“柳州味道”不止“一碗粉”

2023年,我市获评“2023年广西桂菜名店”5家、“2023年广西桂菜名菜”19个、“2023年广西桂菜名小吃”1个、“2023年注册广西烹饪大师(名师)”2位。“餐饮业的发展对传播柳州饮食文化、推动服务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柳州还将在传承技艺、创新品牌上发力,积极推广地方名特优菜品和小吃。

碧水映眼前,美味挂舌尖,在柳州,幸福可以如此简单。

全媒体记者 刘心蕊

--> 2024-02-24 ——“水质冠军”背后的柳州实践系列报道·特色美食篇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19453.html 1 碧水映眼前 美味挂舌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