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不等人,春耕备耕忙。眼下,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时期。位于柳江区进德镇泗浪村小平屯的柳江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水稻智能化育秧流水作业线等一批现代化农机设备闪亮登场,争分夺秒抢抓农时,为春耕生产和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3月29日,在柳江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的田间地头,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轮番上阵,以田野为舞台,各显神通,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春耕春种“秀”。在该中心的全自动智能水稻育秧工厂,智能化育秧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供盘、铺床土、喷水、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全程不到一分钟,一个个均匀播有稻种的育秧盘被快速制作完成。工人将育秧盘送入自动控温的暗室催芽房进行24小时催芽,待稻种发芽后,再将育秧盘送入炼苗保温大棚进行15天左右的控温控湿标准化管理。
柳江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是柳州市目前唯一一个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加工中心等。其育秧中心以先进的工业化标准生产秧苗,具有生产规模大、育秧成本低、秧苗质量好、节种省工等优点,可以规避恶劣天气对育苗阶段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效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育插秧水平较低这一瓶颈问题。目前,柳江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每季稻能生产15000亩水稻所需要的秧苗量。据该中心经理覃国庄介绍,机械化育秧与传统人工育秧相比,时间缩短了7到10天,有利于抢抓农时,省时又省力。
水稻种植大户姚仁起就是机械化耕种的受益者,“我种植800亩水稻,从育秧到种植完毕,人工作业需要2个月才能完成,机械化作业20天就可以种完。机械化生产不仅效率高,还十分便利,我今年计划增加水稻种植面积2000亩。”
乡村振兴、农业优先、农机先行。近年来,柳江区采取项目建设扶持、社会化服务补助等措施加快农机推广应用,助力农机装备优化升级,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促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高。去年,该区水稻种植面积约24万亩,主要种植早、晚双季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3%。
“今年柳江区将加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力度,包括育秧、机耕、种植、收割、烘干等流程。我们将以柳江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为基地,辐射带动全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柳江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韦海龙表示。
为做好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柳江区动员合作社、农机手积极参加春耕生产,并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同时强化农机物资供应保障,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截至目前,柳江区春耕生产共投入农机2359台(套)。
本报通讯员 梁彩鸾 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