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5月31日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莫德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体系,如何具体而深入地理解把握,充分推进其实现传承发展?带着这个问题,近年来笔者到了十余处有关地方传统文化的遗址与遗迹进行了实地调研,涉足范围包括我区的柳州、桂林、南宁,湖南的永州、道县,江西的新余、赣州及广东广州等地;所调研的内容包括柳宗元文化、柳州地方历史文化、明代藩王文化、土司文化、理学文化、阳明心学文化及岭南历史文化等;所涉及的历史文化人物包括著名的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明代柳州籍士大夫戴钦、张翀等为代表的明代“柳州八贤”,明清莫氏土司及世系,明代靖江王朱守谦及世系,宋明理学大儒周敦颐以及哲学家王阳明等。通过多地调研与走访,走进这些“历史现场”“文化现场”,我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加接地气的认识。

正是对多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调研,才使笔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理解。比如笔者认为,可以在历史文化人物上多下功夫。就广西而言,广西历史上也涌现不少著名人物,有到任广西的柳宗元、王阳明、于成龙;有游历广西的徐霞客;有明代广西籍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内阁首辅蒋冕、被誉为“柳州八贤”的戴钦、张翀等;有清代三次出任台湾知府的杨廷理、著名教育家郑小谷、东阁大学士陈宏谋等等。这些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包括对他们的生平著述、为政风范及人格魅力等方面都应认真去挖掘研究。从耳熟能详的儒家圣贤,到广西本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可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野下进行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挖掘、研究与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块瑰宝,一方面要传承好,另一方面更要创新好。如何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挖掘它的经济效应,挖掘它的“票房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包装成文旅产品,甚至是文化产业,让它成为一种市场消费活动,这也是新时代大力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

以柳州的柳宗元文化为例,如何推动柳宗元文化进一步转化成为文旅经济品牌,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整合柳侯祠周边有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条“柳侯街”,大力发展休闲、文旅及夜间经济消费地,打造柳州文旅消费新的“打卡地”。二是挖掘柳宗元文化蕴含的饮食文化。柳宗元不仅是文学大家,实际也是一位饮食爱好者,有关他的文献中记载了40余种各地的饮食,而这些食材原料现今大多数还可以找到。因此,完全可以加以挖掘开发,打造一道具有柳宗元文化韵味、柳州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柳侯宴”,从而打造独具柳宗元文化、柳州地方传统特色的饮食产品。三是将柳宗元文化优秀元素植入到柳州生产的工业产品、汽车产品当中,比如打造成某个工业产品、汽车产品商标,从而提高柳宗元文化的经济附加值,切实推进广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作者单位:柳州市委党校

--> 2024-05-31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24832.html 1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