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9时40分,86.3米的洪峰过境龙城。
面对这场2010年(含)以来的最高洪峰水位的洪水,龙城人始终保持着气定神闲的“松弛感”。在“沙街”开店的两名外地人也感同身受,深有体会。追根溯源,柳州人的这种“松弛感”并非无知无畏,而是对城市防洪体系的深深信赖。
外地商人的亲历:
我们很从容很暖心
23日下午3时,城中区柳江路风情港一楼的一家烤羊腿店内,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店内店外的淤泥已经清理干净。正在整理店内物品的该店负责人覃先生表示,涨水前他们已经转移了店内物资,这次洪水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再过两天就可以恢复营业。
位于风情港二楼的一家火锅店已恢复营业,客人悠闲地吃着火锅聊着天。收银台红砖墙上明显的色差显示这里曾遭遇洪水的侵袭。火锅店负责人袁野说,该店于去年11月开始营业,得益于靠近风情港夜市和柳江水上音乐喷泉的地理位置优势,生意不错。“我们在涨水时还继续营业,有的客人一边看涨水一边吃火锅,还有人在门店附近捞鱼。”
“以前就知道这一带会涨水,之所以来此开火锅店是看重这里的高人气。”来自四川的袁野在柳州做了二十多年餐饮生意,他表示,涨水前社区及时发布了预警通知,说洪水可能会超过警戒线3米多,为此店里及时拆掉了空调外机,并时刻观察水势。19日上午当洪水涨到店外台阶时,他们便停止营业,组织店员将一些重要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晚洪水一退,店里就开始做清洁和消杀工作,次日便恢复了营业。
“虽然这次洪水较大,但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提前通知到位,让店里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应对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他们还及时发放了消杀物资,让我们很从容、很暖心。”袁野说,洪水不会影响他继续开火锅店,他很看好在柳州的发展前景。
位于柳江路的一家螺蛳粉店门前,晾晒着一排红色的员工工作服和围裙,错落有致,十分醒目。店内,几名工人正忙着重新装修厨房。墙上的水渍显示洪水离淹至屋顶仅差一点点。该店负责人唐小龙表示,自2020年营业以来,该店经历过几次洪水,有应对经验,提前转移了店里的重要物资。洪水退后,店里正好趁此契机重新装修,预计近期可恢复营业。
“我们的店位于柳州的热门打卡地附近,是一个向五湖四海游客推广柳州螺蛳粉文化的窗口。”该螺蛳粉店另一名负责人丘启豪说,来自福建的他,因父辈与柳州的渊源以及他来柳的求学经历,让他深深爱上这个充满了螺蛳粉味的城市。他表示,虽然门店每年都有被洪水侵袭的风险,但总体利大于弊,他会继续在这里做下去。“柳州的门店是品牌形象的标准,目前我们的品牌在全国的门店已达到200家,在东南亚已落地6家门店。我有信心在将柳州螺蛳粉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基础上,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稳稳的幸福背后,
是如磐的初心
洪水过境,不少人晒出了在江边河堤上捞鱼的照片和视频,江水湍急,但捞鱼者笑容满面,从容淡定。有人记录了外卖小哥在洪水中送外卖,相关工作人员和居民坐着皮筏艇接单的情景,网友评论“一个敢点,一个敢送”。有的市民则在饭后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门欣赏“海景”。还有一些人看到了来自洪水的流量密码,打开了手机进行直播……
尽管柳江洪水已超警戒线,柳州人的朋友圈却充满轻松的意味。柳州人的“松弛感”在网络上刷屏,不少网友评论道:“外地人遇到涨水:难过;柳州人遇到涨水:好玩。”“柳州人抗洪几十年,经验丰富!居民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该搬就搬,淡定得很。”“柳州人的‘松弛感’,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
洪水固然汹涌,柳州人却以乐观和从容的态度淡然处之,更以“松弛感”将洪水化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份轻松平和的态度不仅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更传递出了一种稳稳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其基础是柳州坚固的堤防,是市委、市政府爱民、为民、护民生的坚定初心。柳州人面对洪水过境的种种“松弛感”,透露出柳州人对这座城市防洪能力的信心与自豪。
据介绍,“柳江2024年1号洪水”来势汹汹,导致城中区城中街道沿江一楼商户84家(其中19家为空置状态)、风情港二楼商户27家,以及风情港河堤停车场、曙光中路99号车库、鸿府大厦负二层车库和东门菜市停车场全部进水被淹。到24日,已有19家商户开始营业。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难以看出洪水侵袭过的痕迹。
“文惠桥与柳江大桥之间沿江路段是低洼易涝点,每年柳江水位超过81.5米洪水就会慢慢淹没沿江道路;超过警戒水位82.5米时,沿江门面、风情港河堤车库会陆续被淹。”城中区城中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海强表示,洪水退前街道工作人员已准备好救灾物资,20日晚当水位降至82.5米时,街道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调配464人组成救灾队伍,经过10小时奋战,成功完成沿江路段的清淤工作,确保居民安全。
据了解,为守护百姓周全,我市大力开展防洪建设。柳州如今已经构筑起包括防洪堤、应急预案、预警系统和水利工程在内的四道防线。其中,可投入使用的防洪堤14段、37.06公里,排涝泵站40座,保护面积135.81平方公里,保护人口88.11万人。
这些防线在历次洪水中经受住了考验,确保了城市安全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足了广大市民拥有“松弛感”的底气。
“这些良心工程和有效的应对措施,让柳州的防洪‘固若金汤、稳如泰山’,我们才能在洪水中保持淡定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市民李先生感慨道,柳州人的“松弛感”是柳州科学防洪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坚韧、乐观向上的精气神。
全媒体记者 陈粤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