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7月12日

柳州活力 动能澎湃

——“科技助力 创新求变”系列报道(三)

柳州稳远电气有限公司工人操作设备。

依靠科技创新,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的广西晶联光电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将铟、锡等元素“制成”国产ITO靶材并替代进口,使“中国靶材”名声大噪。

依靠科技创新,广西飓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面向短距离高速通信用氮化镓基激光器材料与芯片研究”获批立项,实现柳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零”的突破。

汇聚科技创新磅礴之力,柳州3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紧握创新之笔,挺起“硬脊梁”,书写出柳州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逆风而行

“专精特新”加速崛起

筹备了一年的“晶联光电年产500吨ITO靶材项目(一期)”,于7月6日在广西晶联光电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厂房启动。这意味着项目正式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由1.2亿元提升至6亿元。

晶联光电项目负责人黄誓成介绍,项目实施后,将极大提升我国ITO靶材自主研发能力,有效填补广西乃至全国在ITO靶材领域的空白。

当前,全球先进HJT电池产能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内。据SOLARZOOM新能源智库发布的异质结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现有已投产HJT电池产线数量67条,已投产HJT电池产能规模约为42.3GW。

ITO靶材是HJT电池至关重要的光电材料。黄誓成表示,广西拥有丰富的铟资源,持续发展高端ITO靶材产业,有助于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平板显示行业及新型光伏产业的安全和快速发展。目前自主开发的光伏用高迁移率HITO靶材,今年批量推向市场,创造行业内最高的电子迁移率纪录。

今年5月,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盛科技”)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艾盛科技依托联动湖南大学等单位产学研开发的“新能源车身及关键部件轻量化设计与柔性制造”等多项技术,有效提升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轻量化设计及柔性制造水平。上半年,艾盛科技与赛力斯、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客户“牵手”,共同促成相关汽车柔性制造项目的落地与产业化。

艾盛科技总经理李杰介绍,今年企业还将在重庆、南昌、扬州三地建设制造飞地,深化与当地汽车整车厂的合作,预计下半年企业将迎来一波增长红利。

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破圈”,已成为柳州工业本色。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培育环境,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在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我市形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15家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发展体系,涵盖汽车、钢铁、化工等多个行业,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1270余项;海外出口总额25.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0%。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促进科业务负责人介绍,环境好则事业兴,为引领企业主动作为,我市制定实施了《柳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提升工作方案》等一批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打破壁垒

柔性定制催化发展

“还有两天,南非客户验收设备,周末加班调试,确保万无一失。”6月29日,柳州市卓德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卓德”)制造事务部经理蓝永鸿带着技术工人,围着3.4米宽、1.8米高的纸巾中包机反复测试。车间内,记者看到,正在调试的30多台生活用纸自动化包装设备上,标注着广东、江浙以及越南、墨西哥等国内外订户的不同需求。

柳州卓德综合管理部经理曾东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生产线上每一台设备的参数、设计都不尽相同。依托科技创新,研发团队能为不同市场需求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一键式”实现20、36等卫生纸卷数和抽取纸的包装要求、“一键式”解决印花及图案替换问题等。目前企业研发生产的抽纸全自动中包机、底部抽包装机等设备占国内市场的60%至65%,设备还远销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年产值6227万元。今年上半年,企业已完成去年总产值的97.9%,现在订单排到年底。

谈及机遇背后的付出,曾东平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前行的根本。每年企业把5%至8%的销售额投入创新研发,靠创新不断优化设备,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攻克多维立体包装机技术,实现高端定制研发服务。

在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制造的喷油器除了供应国内汽车主机厂,柔性技术还能覆盖水下探测器、高端医疗器械等多项领域,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参与全球竞争。

当我国高铁事业强势崛起,柳州长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我国铁路文创产品带来的商机,累计研发生产出火车模型等近100款产品。精致的造型,成功圈粉无数。产品还出口至日本、欧美等地,展示高新技术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企业负责人钟言介绍,上半年月销售额近4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

科技创新是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关键。为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完成合同登记675项,合同成交额39.9亿元。组织实施50项在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目前已完成24个项目的结题验收。截至6月20日,项目累计突破关键技术96项,实现经济效益457亿元。

紧跟政策

新质生产力促转型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研发车间,当短小精悍的游标卡尺与数字融合,会产生怎样的新变化?

作为广西数字经济100强企业,柳州科路测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何跃军结合今年上半年研发的新品“数字式尖轨降低值测量仪”“钢轨断面轮廓测量仪”,向记者娓娓道来企业实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取得的变化。

何跃军表示,围绕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印发的《数字铁路规划》,企业快速响应,开展铁路车辆检修大数据底层数据采集系统及装备的研发,促使一批手工量具升级为自动采集、传输数据的铁路车辆管理系统,填补国内铁路车辆检修检测过程整体数字化技术空白。

2月上旬,科路测量成功注册欧盟商标。如今企业正与德国企业合作,按欧洲标准共同开发欧洲铁路检测设备和专用量具,面向欧洲铁路市场销售。

紧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风口,柳州稳远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稳远电气”)在市场需求变弱的环境下,跟着政策靶向发力。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514万元,同比增长13.5%。

“在柳州发展汽配行业,有政策有环境。今年1月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场认可度提高。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汽车线束数字化车间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将整车线束年度产能从6万台套提升至10万台套,产能提升30%,订单也多了。当前企业正在申报建设柳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7月9日下午,从江浙来柳发展的稳远电气总经理高兵,满怀信心地和记者分享了所思所感。

新质生产力加持,柳州正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发展赛道上,持续破圈突围。

上半年,全市现有4家自治区级中试基地,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10家,位居全区第一。

短评

新质生产力之“新”源自科技创新。从跟跑乃至领跑,科技创新始终是柳州破局突围的有力法宝,擎引柳州工业持续向“新”而翔。

站在政策风口,激发企业活力,我们要坚持想企业所想,给企业所需。科学指导企业优化生产要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透视发展过程,激发企业活力,我们要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另一方面,创新管理与融资方式模式,不仅通过管理要效益、要效率,还想方设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转化,助推企业破圈突围。

应对改革机遇,激发企业活力,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帮助企业选准产业,用实打实的举措吸引外来企业留下来。引导在柳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从“找市长”转变为“找市场”。

全媒体记者  荀诗媛

报道摄影

--> 2024-07-12 ——“科技助力 创新求变”系列报道(三)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27469.html 1 柳州活力 动能澎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