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所以盛民也。
城市之美,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近年来,柳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践行“人民城市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初心宗旨,对标对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推动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以民为本
绘“幸福底色”
时值盛夏,暑气渐重,夜市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炒冰炒冰,冰凉解暑的炒冰,快来看看哟!”7月18日,在柳北区白露街道万科夜市街对面的滨江西中央公园临时场地内,众多摊主依序摆好桌椅,三五食客围坐一起,摊主的叫卖声与市民的交谈声此起彼伏,城市“烟火气”在这里升腾。
可就在不久前,这些摊贩还聚集在柳北区维义路西二巷,堆挤在道路两侧占道经营,不仅堵路还堵心,附近居民深受其扰。
从无序到有序,从“江湖味”到“文明味”,如此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呢?
原来,白露街道联合相关部门,以疏堵结合为原则,开展实地调研、综合研判,结合流动摊贩的诉求,规划了临时场地给有摆卖需求的经营者,并交由物业方组织及管理。后续随着附近市场的建成开市,街道将引导摊贩入驻新市场。
小地摊,大民生。流动摊贩的治理,不仅焕新了城市“面孔”,呵护了城市“肌理”,更折射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民生“温度”。
群众的幸福感,其实很简单。不是遍地的高楼,也不是没有情感的数据,而是来自身心的感受、情感的体验,既来自于“有感可及”,更来自于一个个不经意间的满足与惊喜,来自于一个又一个的“小确幸”。
柳北区沙塘镇杨柳村村民潘宽秀的“小确幸”,来自村道主干道的修复,村民“出行难”问题大大解决;
城中区兴佳·山水福第小区居民张英杰的“小确幸”,来自小区新规划的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停车位不仅安装了雨棚,条件合适的位置还安装了充电桩;
柳南区河西街道五菱社区居民的“小确幸”,来自社区的“完整生活圈”,社区内配备有老年大学、公园、活动中心等休闲场所,周围超市、菜市、美食城、医院、药店等一应俱全,去年该社区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
鱼峰区燎原路东三巷附近居民的“小确幸”,来自“闹心”垃圾场变身“暖心”停车场,既改善了周边生活环境,又缓解了停车难题。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面子”,还存在于“点子”。
据统计,在柳州“我为创城献一计”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中,市民踊跃献计,共提出建议1.5万余条,不少“金点子”已经落地长成了“文明花”。
志愿服务
促“美美与共”
“哪位叔叔需要理发?可以找阳师傅帮忙!”近日,柳南区鹅山街道车辆厂社区一个名叫“银龄先锋和谐家园”的微信群发出这样一则通知。
没多久,阳师傅家门前就迎来了不少街坊邻居。他乐呵呵地拿出理发工具,一边和邻里拉家常,一边为他们免费理发。
在这里,这样的志愿服务随处可见。作为我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多年来,车辆厂社区用心用情用力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社区都会组织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维修服务活动,目前已培育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王献忠等数名志愿服务先锋。
柳州的城市“温度”,已经源于恒常、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免费充电、送茶送水、行李搬运、帮扶旅客,安全劝导、送福袋、送年画……今年2月,春节后的返工日,这样暖心的一幕幕,频频出现在柳州市“雷锋广场”紫荆服务站,获得南来北往旅客的点赞。作为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柳州市“雷锋广场”紫荆服务站投入使用以来,成立了一支由6000余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暖程“365”志愿服务队,以保障该服务站志愿服务实现365天天天不打烊的常态开展。
每年3月,在柳州“雷锋街市”,都会有大批志愿者如约而至,义务为百姓服务。这个有着59年历史的“雷锋街市”,早已由“一支队伍”拓展成“一座城”,成为柳州市乃至全国深入人心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今年6月中旬至7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市多次启动城市防洪应急响应。汛期期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汛”为令、闻“汛”而动,通过微信群、大喇叭、无人机等,第一时间告知市民防汛信息。与此同时,3.5万多名文明实践志愿者面对“任性”暴雨,以韧性作答,深入河流沿线、城乡道路、村庄社区开展防汛救灾、应急救援、送水送物、水退清淤等文明实践服务,成为基层一线重要的防汛抗洪力量。
近年来,柳州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惠民化、品牌化,依托全市14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社区邻里守望”“文明交通劝导”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聚焦关心关爱我市“一老一小一残”等特殊群体,形成“志愿一抹红,温暖柳州城”的浓厚氛围,让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志愿力量。据统计,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超106万人,注册率达25%,每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约1.5万场次。
内化于心
筑“精神高地”
文明入心,方能成德于行。
今年4月,柳州文明学院揭牌启用,为我市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打开新局面。
自试运行以来,柳州文明学院对标对表新版测评体系,通过总院、分院、教学点三级联动拓展培训范围,举办“我为柳州摆摆古”文明风采代言大赛、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拓展培训形式,推动形成全市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坚强保障。
如何把文明理念“讲进人们心窝里”?柳州有妙招:组建特色宣讲队伍,将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令文明新风吹遍村居社区,让人人都是“创城明白人”。
柳北区打造“红烛先锋”“红色少年”“跃进童音”、长塘镇“8090”理论宣讲团等58个特色宣讲团,聚青春之火,燃时代之光,奏响着后浪潮音;鱼峰区“轻骑兵”志愿者宣讲团,通过在乡间骑行的“机动式”宣讲,将村民的零碎时间变成宣讲黄金时段,将文明“好声音”唱响基层更多角落……
从学校课堂到田间地头,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通过“小切口”讲“好故事”,用“家常话”说“大道理”,把文明理念传进群众“心窝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行动实践文明,凝聚起向上向善奋进力量。
民,乃城之本也。
从餐馆餐桌到百姓餐桌,公筷公勺成为标配;从公共场所到斑马线边,排队礼让风气正浓;从大街小巷到居民家中,垃圾分类已成常态……这一幕幕连接在一起,串成了柳州文明新风景,凝聚成最绚烂的城市文明底色。
短评:
城市发展,需要文明润泽。柳州不仅要有“烟火气”,更要有“文明味”;不仅要成为文明之城,更要成为幸福之城。
创建文明城市,要持续培养“创城明白人”,在全市上下形成凝心聚力创建文明城市、建设人民城市的劲头和氛围。文明创建,应涵养“文明力”、培育“文明风”,诸如志愿精神、文化价值、理想信念、道德引领等方面,是城市文明的“里子”。
创建文明城市,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也是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文明创建,应在细处着手、在实处发力,诸如占道经营、违规停车、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这既关乎群众生活品质,也关乎城市文明的“面子”。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为了让柳州这座城市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更是为了让柳州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文明指数的提升而越来越强。
全媒体记者 韦斯敏 刘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