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从来没体验过水上运动,这次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我终于突破了自我,感受了划水的快乐!”一市民在体验了水上运动后开心地说。入夏后,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各类水上运动成为了不少人避暑消夏的首选。其中,浆板、皮划艇、帆船等小众新潮的“花式玩水”项目,因门槛较低且简单易学,受到了许多市民的喜爱与追捧。
然而,不论何种运动,往往伴随着一定风险。业余爱好者该如何在享受夏日玩水乐趣的同时,确保自身健康与安全呢?
水上运动并非人人适合
与许多运动项目一样,水上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还能增强心肺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水上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
“下水前,我们都会提前和客人确认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静兰水上运动中心负责人李斌介绍,尽管浆板、皮划艇均属于非动力水上运动项目,安全系数较高,对新手比较友好,但也不是人人都可参与的。“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有心脏病、高血压、皮肤病、眼病、耳病以及传染病的,我们都不建议下水。”李斌说。
此外,他建议初学者在进行水上运动前,一定要正确穿着救生衣,系上脚绳,并且选择在正规机构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练习,尽量避免单独进行水上运动。
充分热身降低意外风险
“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来说,水上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常见的如溺水、抽筋、撞伤,或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导致的晒伤及中暑等。”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温绍锦指出,在进行水上运动前,参与者需要充分热身,如通过伸展、跳绳、慢跑等活动关节,放松肌肉,增加身体的温度和灵活性,减少发生抽筋、扭伤的几率。
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温绍锦建议尽量避开紫外线最强的中午时段,以防晒伤皮肤或是中暑。此外,参与者在进行长时间的水上运动后,还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水分平衡。
要掌握自救和急救技能
除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同样是每名水上运动参与者需要掌握的技能。
“对于水上运动事故的急救,首要任务是迅速识别并正确应对,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温绍锦指出,如在进行水上运动过程中突发不适症状,应马上停止运动,及时上岸休息。如腿部抽筋,切忌慌张乱动,可通过拉伸按摩缓解肌肉痉挛;若受外伤导致出血,应按压止血后进行包扎,并及时前往医院诊治;如遇他人溺水,应及时呼救,将落水者尽早安全救上岸,对心脏骤停者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此外,他强调,在团队活动中,其他成员应密切关注彼此的情况,遇到有人发生意外时,尽量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提供帮助。如有需要,迅速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并提供清晰准确的位置信息。
全媒体记者 余琦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