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温州市一名孕妇因喝了放在冰箱里已经开封过的鲜牛奶,引发败血症,出现发烧、胎膜早破症状,最后胎儿早产、感染性休克。经医院检测,孕妇感染了李斯特菌。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覃益说,在夏季,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定要警惕食源性疾病。
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食品及原料易受到污染,人们容易患上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当前正值暑期,人们外出聚餐、游玩增多,也就面临着更多的食源性疾病风险。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吃感官异常的食品,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应洗手。要确保食材的新鲜、清洁、安全,在外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不购买“三无”食品。要在食品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注意生熟分离,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吃剩的饭菜,用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温度在70℃以上、4℃以下,可以抑制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总之,要警惕食源性疾病。”覃益说。
近日,覃益接诊了一名食源性疾病患者、50多岁的杨女士,其因腹泻1天入院,入院前解黄色水样便10余次,伴有发热,最高体温38.5℃,伴有腹部阵发性绞痛、恶心、头昏、乏力,无呕吐。经过详细询问病史,覃益判断患者为进食变质排骨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经对症治疗,患者治愈出院。今年立夏节气以来,覃益所在科室已收治了10余名食源性疾病患者。
夏季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覃益说,近年来,柳州发现多例与吃小龙虾有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他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通过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等购买新鲜小龙虾,不要在证照不全的店面食用小龙虾。烹饪小龙虾要烧熟煮透,烹饪前要将小龙虾清洗干净。
(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