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9月13日

小议三江农民画的原生性

□韦诗呐

三江农民画在政府的引导下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每一个初次见到三江农民画的人都会被其浓烈而率真的色彩,恣意的人物形象所吸引,画面上的颜色似乎都是直接从颜料瓶中取出,未经调和便涂抹在一幅一幅充满着民俗风情的图画中,艳丽、青涩,冲击力极强。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多数农民画画家或多或少地接受了院派教师的色彩训练,可贵的是这些进行培训和指导的教师、艺术家们都有意识地保留和鼓励他们对色彩的原生性理解,历经多年积累才有了如今这般面貌。

“原生”这个词的特性其实是比较多变的,在不同的语境和场景中会有不同的意味,并根据不同领域有所变化,积极的和消极的都有,在艺术领域,原生的意思是初始的、‌未经修饰的、‌最初的。

那么,农民画中有哪些原生特征需要保持和强化才能避免同质化呢?

应该是色彩、造型、题材。

对于农民画画家个体而言,原生包含了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境,环境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对个人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些影响折射于画面中,呈现了极具个性特色的画面内容、色彩。

‌对于一个区域的民族来说,原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这些因素也都会折射到其他农民画画家的画面上,三江农民画要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农民画,题材、画面以及形象构成必须体现侗族独特的魅力,例如:大家时常运用的绘画素材节日、习俗等,作为记录民族生活和乡村风俗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方面的原生性就应该强化。

然而,尽管多数农民画画家拥有一腔激情和观察生活的眼睛,但由于绘画技巧不足,或不善于归纳和总结现实中的造型,因此很多画面造型特别是人物形象类似于儿童画,并且作者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化不明显。

在当下的三江,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画创作者,都希望通过农民画创作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提升三江农民画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倾力推进市场开发,积极探索三江农民画产业发展之路,力促‘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找到一个保持地方民族原生特质的绘画技巧,同时又需要符合当代审美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要从“内”探索,从侗族传统图示形象中寻找,例如:侗绣。

从色彩上看,侗绣色彩鲜艳,‌大面积使用大红、‌翠绿、‌桃红、‌橘黄等鲜亮色彩,‌与绿色、‌紫色、‌蓝色等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很多鲜艳的颜色都跳跃于沉稳的底色之上,例如:靛蓝、黑、泥红……复色、间色的应用也很丰富。侗绣采用黑色底布,使得所有颜色格外鲜艳、‌华丽,‌凸显了装饰性。

装饰性是农民画的一个功能性体现。‌

目前多数农民画在色彩搭配上还略显逊色,完全可以在侗绣的色彩传承上下功夫,提高农民画画家对于色彩运用的技巧。

侗绣的色彩运用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农民画呈现的色彩更多是作者的个体感悟和习惯,并没有刻意在画面上贯彻民族色彩情绪,从而导致三江农民画的色彩运用与侗绣相比较,色彩形象不稳定。

侗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认为天地间万物皆有灵,太阳、月亮、龙凤、花鸟、山川、河流等生活常见的图案绣在一件件服饰上,图案极具观赏性和装饰性。这些图案具有规律性和抽象性,成为侗族极具代表性的图示符号,这些符号应该有意识地强调在农民画中,形成一种统一的图示形象,利于辨识,也是民族图示原生性的传承。

归结起来,三江农民画,要从自身民族文化中往内深挖艺术的原生性,才能真正屹立在中国民族文化之林。

--> 2024-09-13 □韦诗呐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31525.html 1 小议三江农民画的原生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