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2月09日

隐藏在柳州的那些苏式建筑 它们还好吗?

广西建工五建的职工宿舍。

北站路望火楼。

柳化生活区老建筑。

原柳州地委礼堂。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

柳州工业博物馆。

年前,我市三中路的一栋老旧红砖楼在网络上突然火出圈。下午,当柔和的阳光透过路边茂密的榕树洒在这座老房子上的时候,这里就会聚集很多前来打卡拍照的市民和外地游客。顷刻间,时光仿佛倒流了70年,将人们带回上个世纪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

这栋红砖房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会突然火爆出圈?近日,记者来到三中路一探究竟。

1 苏式建筑,守护历史记忆

记者向附近的居民打听后得知,这栋老旧的红砖楼曾是广西建工五建的职工宿舍,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是一栋苏联式建筑,是这一片区历史最悠久的宿舍楼,一直沿用至今。

正在给外地游客拍照的摄影师覃先生说:“在这里拍照非常容易出片!红色斑驳的砖墙和路边绿油油的大榕树相映成趣,而且对比强烈。这种氛围下,如果光线又比较好,拍起照来就很有感觉。”

市民吴女士说:“这个地方很像上海的武康路,适合和几个喜欢拍照的朋友来打卡。因为是复古怀旧风,化个精致点的妆,穿上复古风的衣服,戴上民族风的围巾,就几飒几靓的。”这或许就是这栋红砖房火出圈的流量密码吧!

苏联式建筑简称为苏式建筑,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主楼高耸,两边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3个部分。如今人们所说的“苏式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建筑,都可以算是苏式建筑。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原苏联风格的建筑形态被大量移植到国内,被人们视为“共产主义的建筑样板”。柳州作为西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这类建筑也曾遍地开花,可如今它们大多已被城市改造的洪流席卷而去,只有少量遗存下来,依旧守护着人们心中关于那段逝去岁月的记忆。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柳州市政府列为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2 老旧建筑,依然矗立着吗?

那么,隐藏在柳州的苏式建筑究竟还有哪些?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老旧建筑,它们依然矗立着吗?

在柳州饭店里,有很多栋上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苏式建筑。这些建筑坐北朝南,平行排列,风格为苏式砖混结构,红墙、白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些建筑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洗礼,仍然保护完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柳州人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说起柳州的最高楼,柳州人无不自豪地说:“消防队的望火楼。”建于1956年的北站路望火楼,自建成后的30年来一直是柳州市区最高的建筑,站在顶端可以眺望市区,俨然是柳州当时的“地王”。

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建筑文化。被列为柳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三中路66号柳州市委礼堂,门脸硕大的罗马柱彰显出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原柳州地区行署办公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高6层,呈回字形结构,具有那个时代的强烈气息。

记者在拍照的时候遇到了正在大院里散步的90岁老人吴师傅。吴师傅在大院里住了20多年,他说:“希望这栋苏式建筑有朝一日被用来开办博物馆。建筑不会说话,但它只要矗立着,那些历史片段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在柳州市一些老国企的生活区里,坡屋面、红砖红瓦的苏式建筑曾随处可见,但它们作为民居住宅,已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伴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苏联风格住宅楼,大多逃脱不了被拆除的命运。

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宁静饰演的米兰就住在这样的苏式筒子楼里。苏式筒子楼通常两边都是住房,一间就是一户人家,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要住下几口人,中间的过道,四季昏暗潮湿,每几户人家有一处共用的厨房和卫生间。

“那种老掉牙的红砖楼,走廊昏暗,室内采光也不好,几家共用一个卫生间,有时上个厕所也要排队。”从小就生活在柳化生活区里的韦先生,对老旧苏式建筑的使用价值评价不高。他认为中国南方的多数城市都不适合建造苏式建筑,那是与寒带气候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在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有些“水土不服”。

3 修缮利用,让遗产“活”起来

那么,这些看上去“老旧而又略显笨拙”的,已没有多少使用价值的苏式建筑,是否该像对待文物那样保护起来?

本土文史学者陈铁生认为,苏式建筑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且新中国成立至今,也只有苏式建筑可以视为某一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范本,因此,还是很有必要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苏式建筑。在保护修缮时,要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保存好建筑物原有的风貌特征,同时对建筑物的建造历史和产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文字介绍说明,方便市民和游客了解建筑物的相关知识。柳州作为新晋的旅游网红城市,通过保护和修缮这些老建筑,能赋予老建筑新的文旅功能,让这些打满了时代烙印的苏式建筑焕发新的魅力和生机。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先后对34处历史建筑实施保护性修缮,目前已完工28处,累计完成社会投资约6亿元,完成财政投资4000多万元。如将原柳州市空气压缩机厂的7栋车间厂房活化利用为柳空影视大乐园、美术馆、柳空工业体验馆、排练厅等;将空置的钢一中凤凰岭校区(原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鹧鸪江校区)礼堂原样修缮后,重新恢复使用。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记者遇到了来自广东东莞的李女士。李女士说,她和朋友一起来柳州旅游,没想到柳州除了螺蛳粉,还有这么多工业风的老建筑。老建筑经过保护和改造后,和城市的园林绿化融合得非常好,相得益彰。回去后她要告诉更多的朋友,让他们也来感受美丽柳州的魅力工业风。

柳州旧机场位于柳南区航五路,原为抗战时期柳州机场所在地。它是我国军民英勇抗日和中苏、中美人民团结抗日的历史见证者,是我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存飞虎队营房、中国人民空军营房等共18栋。

2013年5月,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划归柳州市军事博物园管理。在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军博园先后实施了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机场驻军营房修缮等项目,对旧机场营房进行了整体修缮复原。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合理利用旧机场营房,将其改造成集抗战文化、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博览园区,打造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柳州抗战历史陈列》展厅和《国防利剑 军民融合》国防科普展厅。通过举办展览和教育活动,使文物“活”起来,不仅能彰显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又能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名城科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修缮并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对保护我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媒体记者 蒋定嵩

报道摄影

--> 2025-02-09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39673.html 1 隐藏在柳州的那些苏式建筑 它们还好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