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的足音踏实无声,却久久回响;奋斗的画面看似寻常,却波澜壮阔。
在柳州,无数奋斗者打拼的身影如点点繁星,汇聚为城市上空的璀璨星海,照亮属于自己的盛会——柳州市工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执炬向前,追光、发光、成为光!
回眸过去的五年,柳州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挺膺担当,以初心向党、本心坚守、匠心铸魂、暖心服务、同心笃行等一个个“心”故事,让五年工会工作的有限长度,延伸出无限的宽度、厚度与温度,让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熠熠星光闪耀龙城。
1
初心
——思想引领 凝聚“工”力量
有一种奋斗,叫作“薪火相传、躬耕不辍”的接续努力。
在乙巳蛇年春节假期,有很多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工匠,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担当。”柳东工匠、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仓储班长潘晨阳说,他连续4年在春节期间坚守一线,只为全力保障生产物料正常供应。
春节期间,“全国工人先锋号”柳钢炼铁厂4号高炉车间值班室灯火通明,以先锋力量守护高炉稳定运行。
坦途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
近年来,市总工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再立新功。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市总工会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联动用好“报、网、微、端、屏”等平台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先模群体事迹,开展网上荣誉展示。累计发布推送超过5000条,点击量达2000多万次,在全国工会新媒体传播力排行榜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打造柳州“五一”特别节目、职工运动会、职工书屋等一批精品项目,举旗铸魂势能更加强劲。
2
本心
——深化产改 打通“成才路”
有一种奋斗,叫作“立足一域谋全局”的齐心合力。
14组选手获奖、3组选手斩获赛项冠军、广西实现国家一类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在我市举办,柳州选手成功突破国家一类技能大赛上的广西获奖记录。
这得益于我市持续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我市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探索创新并形成“三项机制+三个平台+三种模式”的柳州产改“三三三”模式,并在全区作经验推广。2024年,柳州市“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获评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是全区产改工作唯一获得优秀成果的改革案例。
不仅要关心产业工人“脑袋”,还要关心产业工人“口袋”。为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我市把职工权益维护和保障贯穿产改始终,积极开展全市民营企业技能导向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
3
匠心
——以城之名 致敬“追光者”
有一种奋斗,叫作“干一行爱一行”的潜心钻研。
在柳州,劳模工匠有自己的节日——自2022年起,我市将每年的4月26日设立为“柳州企业日”和“柳州工匠日”。柳州成为广西首个拥有工匠节日的城市。
广西首位“大国工匠”郑志明、全国“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庞淇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旺盛……一代代劳模工匠在柳州竞相涌现。
在他们的光环引领下,不断出现更多追光者,追随着他们的步伐。追随光,成为光,一个又一个领域的劳模工匠诞生,从追光者变成发光者,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5年来,柳州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人、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82人。获命名“广西工匠”23人,选树“柳州工匠”60人、“杰出柳州工匠”20人。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奖章9名、工人先锋号7个,广西五一劳动奖状14个、奖章31名、工人先锋号34个。表扬柳州五一劳动奖状19个、奖章50名、工人先锋号90个。
4
暖心
——维权服务 做好“娘家人”
有一种奋斗,叫作“以职工为中心”的精准服务。
“今天有汤圆吃,快来工会驿站!”“有免费早餐领,快来工会驿站!”这样的招呼,常常发生在驿站站长和工友之间。
一线劳动者的需求在哪里,工会的服务就跟到哪里。
5年来,全市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助、金秋助学、常态化送温暖等活动,总计慰问2.7万人次,发放资金1900多万元;组织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检1.22万人次;组织劳模、一线优秀职工和高技能人才疗休养6763人次。累计建成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心理关爱室等职工服务阵地站点121个。
2024年以来,市总工会创新开展“云送系列”服务(送清凉、送体检、送疗休养、送早餐夜宵),惠及职工8.2万余人次并形成工作服务品牌,相关做法被评为全国总工会、自治区总工会优秀创新案例。
一线劳动者的权益在哪里,工会的保障就跟到哪里。
近年来,市总工会推行“法院+工会+人社+N”多方联动机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在产改试点单位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探索企业与职工双赢新路径。“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平台开通以来,共受理案件102件,按时办结率100%。
5
同心
——组织建设 打造“工”品牌
有一种奋斗,叫作“向‘新’而行”的工会力量。
2023年8月22日,正值七夕佳节,韦美珍领到了一本“红本本”,她掏出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激动地挥了挥。她从事物流行业近7年,却是头一次有工会组织做“靠山”。
当天,柳东新区新就业形态职工集中入会暨新业态劳动者之家揭牌仪式举行,来自16家单位的400多名新就业形态职工自愿加入工会“大家庭”。
市总工会长期坚持党建带工建,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联合建”模式,着力健全纵横交织、条块结合的工会组织体系。5年来,全市新建基层工会组织926个、新发展会员81255人,其中,新就业形态领域工会组织166个、会员13520人。
积极推进“会、站、家”一体化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拓宽服务阵地。5年来共建成工人文化宫5处,全市工人文化宫面积从原来的3000平方米增加至92500平方米。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明媚的春光永远属于耕耘者、创业者、实干者。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历史正待起笔开篇。
放眼龙城大地,全市广大职工与时代同向、与城市同行,实干为要担使命,踔厉奋发开新局,积极响应“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号召,为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新谕 韦斯敏)
(本版图片均由市总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