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在市环卫处桂柳路垃圾转运站,偌大的维修车间里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一辆垃圾转运车停在检修台,维修工人左茂明打着手电筒,仔细地检查故障。“车辆线路有问题,要加装一个防自燃保险装置。”左茂明弯着腰进入驾驶舱,一拧一拽,便把旧电线拆下来,然后麻利地把保险装置接好……
左茂明今年49岁,干过汽修工,2016年汽修厂进行人员调整,他不得不另谋出路。靠着一门汽修技术,左茂明进入桂柳路垃圾转运站成为一名车辆及设备维修工人,但他心里却有顾虑:“垃圾转运车属于特种车辆,我以前学的汽修知识用得上吗?”
为了快速掌握特种车辆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左茂明刚进入转运站那几年,啥都想干、啥都愿干,同事经常能看到他钻车底、进垃圾压缩箱,藏蓝色的工服上沾满油污,手套也换了一双又一双。
“环卫车辆改装具有多样性,每个厂家都不一样,所以我只能边做边学。”左茂明有干劲、有想法,他发现垃圾转运车载重大,液压系统经常容易出问题,压力低了箱体放下时会砸到车辆,压力高了则会导致车辆侧翻,于是他在车辆上自研加装了一套液压检测系统,用于精确调节液压,“有了这个系统,司机的操作体验更好,维修人员日常也能快速检修。”左茂明说。
除了车辆外,左茂明还负责转运站内的设备维修,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转运站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需要熟练掌握PLC电路知识,而有些设备资料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对方不愿给,其实就是想让你购买售后服务,有的设备售后维保价格每年要近100万元。”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左茂明撸起袖子,主动承担起组建团队攻克“卡脖子”难题的重任,他利用仅有的维修手册,通过上网查询、拆解研究、查阅书籍的方式,每天都忙个不停。
左茂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PLC电路相关知识学习,但他通过不断自学,这几年从来没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如今站内大大小小的设备维修,都离不开这位技术骨干。业余时间里,他还喜欢鼓捣一些“小发明”,这些工具逐渐成为他工作中的好帮手。
眼下,随着左茂明维修技术的不断精进,他又琢磨起“传帮带”的工作。逢人必教、言无不尽,许多跟左茂明在同一个班组学习的维修工人都觉得“学到本事了”,出师的学生也奔赴市内各大垃圾转运站,在维修岗位上发光发热。“现在他们有老师傅带,说不定以后在岗位上比我更出色!”左茂明说。
如今,左茂明仍然干劲十足,每天还是忙个不停。据桂柳路垃圾转运站统计,左茂明2024年共计对站内车辆及设备进行500余次维修,按送修理厂平均每次花费500元计算,累计节约25万元左右。
全媒体记者 李斌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