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柳州日高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涂料车间嵌件工段上,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43岁的聋哑人胡宗佩与工友们一同忙碌着。
就在这时,班长吴新科走到胡宗佩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递给他一个数字——“0677”。胡宗佩微微点头,他立即明白,生产产品需要临时调整,于是他立即进行更换生产。
记者注意到,身高175厘米的胡宗佩,挺拔而自信。他专注地站在自己的工位上,进行汽车衬套涂漆作业。他先是仔细检查衬套表面,确保其清洁无污,随后将衬套固定在喷漆设备的支架上,确保其在喷漆过程中保持稳定。
记者从胡宗佩的姐姐胡丙凤那里了解到,胡宗佩小时候因一次高烧不幸失去了听力和语言能力。面对命运的打击,他从未自暴自弃,曾在建筑工地上工作。1996年,在社区的推荐下,他进入了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喧嚣的车间里,用无声的努力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胡宗佩虽无法通过语言与外界交流,但他用双眼捕捉着每一个细节。对他来说,数字和图片就是他与工友们沟通的桥梁。
“0677是产品的型号。”吴新科一边解释,一边打开手机,翻出与胡宗佩的聊天记录。屏幕上,除了简短的数字,就是一张张清晰的图片。
“他这个人非常聪明。有时候我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能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吴新科说,胡宗佩唯一的“短板”是不怎么识字,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临时更换产品时,班长只能通过产品数字型号来传达任务。
嵌件工段的工序复杂多样,喷漆、滚涂、手工涂胶、浸泡……在师傅的带领下,他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日复一日的实践,不仅熟练掌握每道工序,还学会了设备调试、独立进行维修。
吴新科说,每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胡宗佩会第一时间拍下照片发给他,在照片上标注故障的具体位置,并附上自己的解决方案。
胡宗佩在生产一线默默发光发热,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还常常主动参与其他工序的工作,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车间里的“多面手”。
工友们对胡宗佩的评价极高,他负责的喷漆工作,综合技能要求高,但他却干得游刃有余,产品合格率高达99.5%。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胡宗佩每月的工资超过6000元。工作近10年来,他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职工”,还用自己的积蓄买了新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采访结束时,胡宗佩用手语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吴新科在一旁翻译道:“他在这里好好干、使劲干、加油干,希望早日找到女朋友,组建一个小家庭,让人生更加圆满。”语毕,胡宗佩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全媒体记者 罗妙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