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吴祉婧、通讯员徐丽莉)近期,一种专门针对“教育培训退费”的诈骗手段在各地“浮头”。日前,有市民向12315平台反映,收到了所谓“全国12315平台”发来的“某教育培训机构退费公告”。对此,市市场监管12315指挥中心提醒:“全国12315平台”仅有投诉和举报的功能,无退款渠道,任何打着“12315”旗号说能帮忙维权退费的涉嫌诈骗,大家千万别上当!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教育培训退费”的诈骗对象往往是培训机构、平台的学员或是家长。不法分子通常会以电话、短信、邮件甚至是快递包裹的形式,发送他们伪造的政府部门红头文件或者公告,声称“某培训机构要集中退费”,诱骗受害人加入微信群。在这类微信群里,一般会有很多“托儿”发信息称“已经收到退款了”,以此来迷惑受害人。
接着,不法分子会用“名额有限”“优先办理”等话术来诱导受害人扫描非官方二维码,趁机窃取个人信息,再以“退款要先交手续费”“充值激活退款通道”“买理财产品才能退费”等各种借口,让受害人往指定账户转账汇款,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风险。
据介绍,这种“教育培训退费”骗局在各地时有发生,也有不少相关案例警示。市民施女士就曾上当受骗。当时,施女士收到了一个快递包裹,里面有一份退学费公告,说因为国家发布政策,能把她之前报网课的费用退回来。施女士没多想就扫描了该公告附带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App。登录之后,“客服”联系她进行退费,一开始,还真退了200块钱。可后来“客服”又说,办理退费的学员太多,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裂,后面的退费须分批办理,而且要先购买基金,待基金升值才能继续退费。施女士在对方指引下扫码支付了700元,获返现1010元。尝到甜头后,施女士继续“做任务”,可几次操作之后她被告知,其输错金额导致数据错误,修复数据需要支付6万元。施女士当即给对方转钱,但等待许久钱还是提不出来,她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骗术层出不穷,如何预防诈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首先学会核实查证相关信息,其次要警惕陌生链接和文件,最后是拒绝转账要求。
如果您也收到了类似“教育培训退费”的通知,无论是短信、电话,还是快递包裹,都要提高警惕,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机构核实查证,千万别盲目按照其要求进行相关操作。
不要点击短信、社交软件附带的不明链接,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App。尤其要提醒的是:凡是要求“先转账再退费”的都是不法分子用于引流的幌子。正规的退费流程一般采用“原路返还”的方式,把钱退回此前用于缴费的账号,且不会要求额外支付费用。
希望大家增强防范意识,若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核实,以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