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柳江岸,植树添绿正当时。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引导全社会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绿水青山家园,即日起本报推出“寻找柳州绿意之‘最’”系列报道,看青山常在如何浸染工业底色,听绿水长流如何诉说城市温情,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生态共荣共兴的龙城新图景。
3月12日是我国第47个植树节。记者将镜头聚焦柳州市区内一棵“占道”的树——位于柳侯公园门前、文惠路上的百年苹婆树。这棵树为何能在市中心主干道正中处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占”就是四十年?日前,记者多方走访,还原了“占道”背后的护绿故事。
园路三改建
古树未挪窝
3月5日下午5时,文惠路迎来晚高峰。车流穿梭中,伫立在路中央安全岛内的苹婆树绿意盎然,宛如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静观城市车水马龙。
苹婆,别名凤眼果,保护等级为三级,树龄110年——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牌上记录着这位“老人”的信息。保护牌是2020年5月悬挂的,所以这棵苹婆树的实际“年龄”已接近115岁。这棵老树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柳侯公园南门对面,有一家经营了30多年的柳侯照相馆。店主周女士说,这棵苹婆树从照相馆营业第一天起就没挪过窝,挺牛的!小店30多年来的客来客往、时光更迭都有它的见证。
柳侯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廖韦燕说,这棵树确实“占道”。三次城市建设,它都没有挪动分毫。
这棵苹婆树最早种植在柳侯公园南门围墙内,1984年,柳侯公园进行升级改建,南门围墙整体向后退了9米。原本在园内的树,一下“跑”到了园外。
1991年,我市对文惠路进行道路改造,路面向柳侯公园南门方向扩建。这次,苹婆树“跑”到了文惠路的慢车道和人行道之间。
2003年左右,文惠路再次向柳侯公园南门方向改扩建,苹婆树所在位置,一下子“跑”到了规划道路的正中央。
67岁的柳侯公园退休职工郭培新还记得,当时道路改扩建过程中,“留树还是留路”成了多个部门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应该把树挪走,为车辆通行留出更多空间;也有人认为,古树是活的历史,是一座城市保护生态环境的象征,应该留下。
经过几番头脑风暴,柳州拿出的方案是:留路也留树。即请市园林部门在道路正中修建一个1.2米高的舟形安全岛作为供苹婆树生长的树池,树在舟中“坐”,车辆两侧行。如此一举两得,古树得以就地保护,还能给文惠路起到交通分流的作用。
护绿有范本
复制好经验
如今,苹婆树虽早已不在柳侯公园园区内,却仍能享受公园的悉心照料。柳侯公园管理处园容绿化科副科长梁颖告诉记者,每年春、秋两季,公园会为苹婆树各施肥一次。每当大风天气来临前,绿化工作人员会给苹婆树“理发”修枝。近年来,苹婆树枝繁叶茂,公园管理处还给它定制了钢混结构的柱子当“拐杖”,以免主干倾斜。
文惠路苹婆树的“占道”出了名,也成为我市其他古树名木保护的范本。市林业和园林局绿化管理科工作人员罗西介绍,融安县有一棵堪称“诺亚方舟”的百年香樟树,就是参照文惠路苹婆树的方法进行就地保护的。
罗西说,在融安县长安镇立新社区附近的主干道,有一棵百年古樟树。因樟树对生长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修建道路时留下的圆形树池不足以满足其生长需要,2021年底,这棵樟树一点点衰弱起来,出现不少枯枝败叶。市园林部门接到当地的求助后,派出专家实地考察,专家们到场一看,一下就想到了文惠路苹婆树的保护方案。
有良好的保护范本在前,2022年,专家们借鉴成功经验,给古樟树制定了类似的保护方案——破除原有圆形树池,沿道路走向建设纵向延伸的舟形树池。如此一来,古樟树的根系生长空间扩大了三倍,水汽交换充足,即将枯萎的古树逐渐恢复了生机。
留下一棵树
扮靓一座城
保护古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破坏它原有的生长环境。像这样为城市发展留绿的例子,在柳州比比皆是。
柳侯公园内,70株百年古树被细心照顾,不少古树还被团体认领管护,年年焕发生机;彰泰江与城四地块景观工程为树龄超160年的香樟树让路,改变设计规划;原静兰村独静屯整村改造项目,为保护310多岁的古樟树,破除路面硬化,村民们签订《古树名木管护协议书》共同守护古树……
据市园林部门统计,目前我市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系统登记在册的古树超过1.2万株,其中包含3000多株树龄在80年以上的准古树,是我市古树队伍中的后备力量。
柳州人留下一棵树,留下的又不只是一棵树,还有爱绿护绿的决心、龙城的靓丽生态、一个个与树和时间有关的故事。
记者手记:诗仙李白曾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句感叹人事变迁而自然永恒的哲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融安县的百年古樟树周围,有许多店铺的名字都有树的痕迹,如樟树脚滤粉、樟树脚汽车美容等等。可见时光流淌之间,树已与人密不可分,人也与树和谐共生。
在柳州,树的故事还有很多。你知道柳州“最稀有”的树是什么吗?它们又有哪些故事呢?敬请期待后续报道。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