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罗妙报道摄影)3月5日,在柳北区白露街道小村村珍稀菌种植基地内,工人们将刚采收的新鲜菌菇送往分拣区,经初步筛选后装入保鲜箱,运往市场销售。
在该基地菇房内,一行行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灰褐色的秀珍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来自福建省的技术专家陈连全仔细查看秀珍菇的生长情况后,兴奋地说:“菇蒂粗细适中,形状饱满,品质很好。”
“2024年12月,基地引进液体菌种,7天就能出菇,为保证菇的质量,我们只采收一茬,8个秀珍菇房,一个月可采收约1吨,预计收入有6万元。”该基地负责人林聪说,“以往种植秀珍菇采用固体菌种,在制包过程中容易感染杂菌,影响出菇率。去年,我们邀请福建省技术专家入驻,研发了‘液体制种’,即利用生物发酵工程生产液体菌种,并引进智能恒温控制系统,通过精准调控湿度、温度等参数,大大缩短了出菇时间。”
据了解,该基地于2022年7月成立,建设面积约40亩,现有30个智能出菇柜、26个智能出菇房、12个爱尔兰智能出菇棚,分别种植木耳、杏鲍菇、草菇、秀珍菇和猪肚菇。目前,基地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种植模式,保证了全年稳定产菇。
记者从白露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该街道积极探索“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企业”模式,因地制宜求发展,党群合力纾难题,推动小村村珍稀菌种植基地落地,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珍稀菌基地的成立,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