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说,多种疾病和体重异常有一定关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此番发言,让“体重管理”“减肥”等成为网络社交媒体的热搜话题,不少网友直呼“国家喊你减肥啦”。
说起减肥,我们都不陌生。减肥路上有哪些易踩的坑?如何让减肥更加健康有效?我市开设体重管理门诊的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主食摄入不当容易长胖
对很多人来说,长胖似乎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在市营养学会会长杜勇看来,这很可能是由于掉进了精制主食形成的隐形“热量陷阱”中。“大众群体往往会选择精白米面粥作为主食,这些主食升糖指数高。”杜勇说,高升糖指数的主食饱腹感弱,容易导致过量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素转化为能量,在排除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多余部分后,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人体当中。
与其相反的是,部分减肥人群对主食过分恐惧,即通过摄入极少量主食或不摄入主食的方式减肥。这样的减肥方式容易适得其反。主食为人体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能向大脑供能,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脱发、心情低落、代谢水平降低,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降低生育能力。
那么,主食怎么吃才健康?杜勇说了一个关键词——343餐次比。“早上摄入总能量的30%、中午40%、晚上30%。”其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要占到全餐的55%至60%,脂肪摄入量占到全餐的20%至30%,蛋白质则是占10%至15%。
“减肥的底层逻辑思维就是控制摄入量,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手作参照,大致估算不同食物的摄入量。”杜勇表示,单手握拳的大小代表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单手摊开巴掌大小则代表肉类(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量,在此基础上再逐渐精进减肥方式方法。主食建议用粗粮代替精白米面粥;肉类的选择有一个简单的原则,水产类优于禽类、畜类;脂肪可选择从鸡蛋黄、菜籽油、橄榄油、坚果、三文鱼等食物中补充。
健身达人分享减脂公式
关于科学减脂,拥有8年锻炼经验的健身爱好者徐先生乐于分享。徐先生今年28岁,身高180厘米、体重80千克,体脂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下,肌肉线条分明。3月11日,他分享了如何利用AI软件计算一天的能量摄入范围。
徐先生向记者演示,在AI搜索软件深度求索(DeepSeek)的搜索框内输入他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后,AI软件向他介绍了目前公认较为准确的Mifflin-St Jeor计算公式。即男性可通过(10×体重kg)+(6.25×身高cm)−(5×年龄)+5的计算方式,算出每日的基础代谢率(BMR)。
徐先生由此算出他的基础代谢率(BMR)为1790卡/天。而减脂人群每日摄入的热量要小于消耗热量,AI软件在计算徐先生的每日总热量消耗时,还代入了活动系数。活动系数分为5个档次,每周运动少于1天的为1.2,每周进行瑜伽、散步等轻运动1至3天的为1.375,每周有3至5天进行骑车、游泳等中强度运动的为1.55,每周有6至7天进行力量训练、竞技体育等高强度运动的为1.725,运动员等每天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为1.9。
徐先生每周有4天时间到健身房锻炼,因此他的每日总能量消耗为1790×1.55,约为2775卡/天。减脂期间,AI软件建议徐先生将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2220至2497卡/天。软件还为徐先生提出了满足减脂热量要求的饮食搭配建议,其中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40克、蛋白质摄入量为210克、脂肪为67克。
“按照米饭100克中含有30克碳水化合物进行计算,我每天要吃800克的米饭。”徐先生表示,有了AI软件的帮助,减脂更加省心。
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提升,以低热量、低脂、低糖为标签的轻食健康餐受到喜爱,外卖平台相关订单激增。市民走进健身场所“主动健康”的热情高。
记者从一家外卖平台了解到,3月以来,我市的轻食外卖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倍,美团外卖轻食商家数量同比增长59%,柳州外卖轻食订单量排名前三的辖区依次为城中区、柳北区、鱼峰区,轻食外卖已成为“轻食一族”的重要用餐方式。
3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柳北区广场路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健身房负责人周瑜告诉记者,今年该店超60%的新增会员将体重管理设为运动目标,且客户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1时是会员运动的高峰时段。
动、吃结合收获健康体重,与我市卫生健康部门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不谋而合。2024年,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健康体重”管理为契机,创新推进健康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与地方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健康城镇建设新模式。我市以推动“健康体重”为抓手,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服务与行动相结合的“健康体重”体验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社区(村)、机关、企业、医院、学校、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让健康生活的理念和行动进一步深入基层。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近年来,该院认真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关心关爱职工身心健康,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医院建设行动,在职工体重管理方面进行了率先探索。2022年初,医院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了《柳州市人民医院关于健康医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以员工体重管理为中心,覆盖健康生活方式、慢病管理等全过程的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牵头建设形成职工健康管理工作体系,落实三级监督,通过签署健康委托书,落实监督提醒,每名医院职工都需要定期接受包括体重、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健康评估,以及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的调查。医院为科室配备健康管理师,为体重等指标异常的职工给予个性化干预计划,并定期监测。食堂根据饮食“三减”原则进行健康改革,推出每份热量在400卡左右的轻食、减脂套餐,同时定期组织职工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医院还会对一些减重困难的职工开展科学减重指导和多学科辅助管理,帮助其健康安全减重。
医院的4000余名职工成为了健康医院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截至2024年底,肥胖职工人数同比分别减少39.2%、23.1%,高血糖、高血压等慢病发生率平均下降29.5%。医院职工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成为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有力保障。
我市多家医疗机构
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在国家大力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的大背景下,我市多家医院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为肥胖患者提供科学减重指导。记者了解到,目前市人民医院、市工人医院、市柳铁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均已开设体重管理类门诊。
近年来,选择来到医院相关门诊进行减重的人群,也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黄秋菊表示,除了有减重需求的中青年人群选择到门诊咨询外,每到寒暑假,到门诊咨询减重的儿童、青少年也多了起来。一些老人意识到好身材对健康晚年的重要性,也会到门诊咨询体重管理方法。
市柳铁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陈俊安说,来到医院减重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青少年肥胖患者数量明显增加。这些患者普遍存在BMI指数超标,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运动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同时伴有代谢异常。
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了不少产后肥胖的女性咨询者,因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肥胖的女性患者就诊人数也有所上升。市妇幼保健院体重管理门诊医生莫小琴提醒,BMI超过28或已出现肥胖相关并发症的人群,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系统、科学的体重管理。
多次减重不成功
或许是疾病导致
“一些肥胖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自行尝试了多种方法,减重效果依然不理想,来到门诊就诊后才发现是患病导致减重困难。想要科学减重,不仅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合理用药,这也是减重门诊设立的意义之一。”3月11日,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邓婷婷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病例。
3月初,一名糖尿病患者到医院治疗。邓婷婷对患者进行健康科普,建议患者配合做好体重管理,以便让糖尿病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交谈中,患者得知医院设有减重门诊,决定让她34岁的女儿小芳(化名)也来看一看。小芳的BMI长期维持在32左右,达到重度肥胖标准。为了减肥,小芳网购过商家宣传有减肥功效的代餐、到美容院做过声称能减重的项目,也尝试过节食减肥,可效果都不理想。久而久之,小芳对减肥失去了信心。
小芳说,听母亲说医院还有专门帮人减肥的门诊,她对此持怀疑态度。
邓婷婷为小芳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让小芳大吃一惊。小芳空腹血糖为9.5、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18.94,血脂和尿酸指标均超标,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
“疾病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您减重失败。”邓婷婷道出了小芳多次减重无果的原因,并为她制定了血糖管理、减轻肥胖导致的肝损害、减重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案,并为小芳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实时监测血糖变化情况。
邓婷婷告诉记者,医院还计划成立多学科诊疗的减重中心,结合康复科、营养科、中医科、运动医学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力量,为肥胖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减重指导。
减重小贴士:
健康饮食适度运动
医生为减重人群送上了科学实用的小贴士。市柳铁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陈俊安说,极端节食、滥用减肥产品等方式对身体危害极大,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甚至引发厌食症等严重心理疾病。建议有减重需求的人群一是养成均衡、规律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二是坚持适度运动,每周应保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提高基础代谢率;三是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对体重管理起重要作用。
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黄秋菊提醒,运动是减重的有力手段,不过肥胖人群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大体重人群下肢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此时不建议再进行负重力量训练,可以从拉伸、锻炼上半身和腹部肌肉的动作开始。当体重减轻10%或BMI指数低于30时,再考虑丰富运动种类、增加运动强度,在减重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关节。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陈粤
杨好好 庄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