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张捷)天气晴好,春耕正忙。3月18日,在柳江区百朋镇尧治村的田野上,村民韦世显熟练地操作着微耕机,整理出一垄垄花生地,随后播种、施肥、淋水,动作一气呵成。
韦世显说,他从2021年起租用撂荒的耕地,种植糖料蔗、花生等农作物。“今年已种了约110亩糖料蔗,用农机生产省了不少成本。按亩产5吨糖料蔗计算,除去成本,利润约1000元。”韦世显笑着说。
韦世显的经历是我市推进撂荒耕地治理的一个缩影。为稳定粮食生产,我市加快推进撂荒耕地治理,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截至3月10日,今年全市已完成耕地“非粮化”治理面积6103.87亩,清退果园2211亩、林地2085亩。恢复耕地种植面积4587亩,其中种植玉米144亩,种植甘蔗2795亩。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撂荒耕地治理上,多部门联合开展卫星图斑核查,目前已排查审核图斑5.15万个、面积20.64万亩,完成率100%。同时,根据实际制定复耕复种计划,推行“农户复耕+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接流转”模式。目前,累计完成撂荒耕地治理图斑2543个、面积1.08万亩,撂荒耕地治理完成率85.31%。
下一步,我市农业部门继续扎实推进“非粮化”整治,做好台账更新,加快排查治理撂荒耕地,明确地块信息和责任主体,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各类主体参与复耕复种,盘活撂荒耕地,为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