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一场聚焦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现场会在柳南区露塘甘蔗生产区举行,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组织各县区农机部门、柳南区、蔗糖生产企业等的干部和蔗农约100人,共同观摩甘蔗“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见证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变革。
当天上午,记者在耕种现场看到,新种的甘蔗苗整齐排列。农业技术人员详细讲解机械化深耕深松、宽行密植栽培等技术,“该技术在保证每亩约5000株甘蔗的前提下,相比传统模式亩产可提高20%以上。”柳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覃云星介绍,拖拉机搭载自动播种、施肥、盖膜一体化设备,每天可种植约30亩,远超人工每天种植2亩的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甘蔗日常管理环节同样科技元素满满。工人现场演示蔗田灌溉系统,肥料与灌溉水由数控仪器精准配比,通过控制平台,近千亩蔗田可实现全覆盖或分区精准灌溉,既提高产量又节约成本。植保环节农业无人机大显身手,搭载赤眼蜂球投放到蔗区。一台无人机每天可飞行防护约3000亩蔗田,有效消灭害虫,减少农药使用。
机收环节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割铺机割倒甘蔗,移动式整杆除杂机自动剥叶,蔗叶则被回收利用。甘蔗除杂中心负责人黄梦军介绍,蔗叶打包后以240元/吨的价格出售给电厂用作燃料,还可得到离田利用相应的补贴,相当于将蔗叶“变废为宝”获得两笔收入。
不少种植户尝到了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甜头。种植户莫晓明介绍,他合作社的2000多亩甘蔗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上榨季亩产约6.8吨,预计收益约110万元。
近年来,我市甘蔗生产机械化率持续提高。截至目前,2024/2025榨季全市进厂原料蔗约470万吨,机收蔗29万吨。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万光平表示,甘蔗生产区将因地制宜推广联合机收、固定点除杂分步式机收、移动式分步机收等模式。下一步,我市还将推动购机和作业补贴政策落实,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促进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甘蔗生产机械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全媒体记者 张捷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