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西科大一附院)胸心血管外科团队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实施我市首例肺动脉支架取栓术,成功救治了一名突发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市在急性肺栓塞的微创介入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中高危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救治手段。
3月26日凌晨,医院监护室的警报声突然响起,70岁的潘先生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入广西科大一附院胸心血管外科。经CT检查显示,潘先生的肺动脉主干被巨大血栓完全阻塞,并伴有双肺动脉一、二级分支多发栓塞,且右心室因高压严重扩张,血液肌钙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处于中高危肺栓塞状态,随时可能心脏骤停。危急时刻,胸心血管外科主任黄小龙团队决定启用国内首款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Tendvia™,为患者实施目前技术领先的肺动脉支架取栓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以最小创伤,实现最快速的血管再通。”广西科大一附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黄小龙说,肺动脉支架取栓术具有微创高效、精准取栓、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仅需通过对患者大腿血管穿刺,便可将导管精准送至肺动脉,再利用特制支架装置“捕获”血栓并抽吸清除,即刻恢复血流。“患者从确诊到手术完成仅需2小时,次日即可下床活动,且并发症风险低,尤其适用于高危或中高危且溶栓禁忌、失败的患者。”
据了解,急性肺栓塞又被称为“潜伏的致命炸弹”,严重可导致休克、右心衰竭、呼吸衰竭,甚至突发死亡,且死亡率高达30%。因此早期诊断、快速干预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广西科大一附院胸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黄子平说,在过去,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主要依赖抗凝、溶栓和外科手术。然而,溶栓治疗虽可溶解血栓,但出血风险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易发生颅内出血;传统外科取栓需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肺动脉支架取栓术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为高危肺栓塞患者提供了新的救治方案。他提示,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长期卧床、深静脉血栓和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若发现存在持续的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早期发现肺栓塞的机会,降低致命风险。
(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