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成团村,有一位被村民亲切称为“葡萄姐姐”的市人大代表——覃梅丽。她既是果蔬种植领域的行家里手,也是情系百姓的基层代表。14年来,她扎根田间地头,以科技赋能农业,以责任带动乡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初心与使命,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甜蜜答卷”。
科技赋能:
荒坡地里种出“甜蜜产业”
走进柳江区果道夫家庭农场,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葡萄藤在智能温控大棚里蓬勃生长,阳光透过大棚洒在晶莹的葡萄上,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作为农场负责人,覃梅丽正带领员工进行葡萄疏果作业,确保每一串葡萄都能达到最佳品质。
“我种植葡萄已有14年,从最初的30亩试验田到如今面积120亩的标准化果园,从单一品质种植到成功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种,这一路走来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覃梅丽说。2022年,在广西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她引进瑞都红玉、瑞都科美等优质葡萄品种,并引入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和智能温控大棚技术。通过钻研探索,覃梅丽成功掌握了先进葡萄种植和管护技术,标准化果园种植的葡萄亩产达到3500斤,实现品质和产量双提升。
葡萄架下,农事体验与数字营销双轮驱动。覃梅丽创新打造“采摘经济”升级版:每年盛夏,紫玉般的葡萄串之间回荡着游客的欢笑声,亲子采摘、美食品鉴、农事课堂等活动构成沉浸式乡村体验。如今,果道夫家庭农场已成为柳江区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游客近万人次,预计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实现年销售额50万元。昔日荒坡地,变成果香四溢的“聚宝盆”。该农场先后荣获“柳江区葡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基地”和“成团镇人大代表产业带动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当地农业科技示范的标杆。
结对帮扶:
让“个人富”变成“大家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覃梅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让乡亲们共享发展红利。为此,她主动与周边村民结对,免费提供葡萄种苗和技术指导,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帮助村民解决种植和销售的后顾之忧。
成团镇两合村新村屯村民覃慧雪是最早一批受益者。她感慨地说:“以前种植传统作物,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2023年,我跟着覃梅丽种葡萄,她不仅教技术还包销售,现在我家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增长到6万余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为了帮助更多村民掌握种植技术,覃梅丽邀请各级农业专家来到葡萄种植基地,同村民们面对面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她还向大家推荐优质农业技术网站和视频教程,不断拓宽学习渠道,提升科学种植水平。
在果道夫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加入葡萄种植行列,将种植面积扩展至近600亩,为当地群众增收约100万元。覃梅丽还接待了数百名前来参观学习的种植户,将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近年来,自治区和柳州市农业部门多次在果道夫家庭农场举办葡萄品质评比会,吸引广西区内数百家种植户参与,进一步提升柳江葡萄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履职尽责:
人大代表的初心与担当
作为市人大代表,覃梅丽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她不仅用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还积极为群众代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随着农场规模不断扩大,覃梅丽为周边村屯50余名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其中不少是农村留守妇女。“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这样的工作太贴心了!”村民们的笑容背后,是覃梅丽对“挣钱与顾家难两全”困境的用心破解。
2024年,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覃梅丽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建议,得到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积极回应。此外,她还热衷参与公益事业,多次到里高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展优秀学生奖励慰问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众人拾柴火焰高。”覃梅丽表示,她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践行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覃梅丽的故事,是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典范缩影。她用双手种出“甜蜜产业”,用脚步丈量民生民情,用初心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在她的带领下,成团村的葡萄不仅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更结出了群众的幸福与欢笑。
“未来,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现代农业,让科技的力量惠及更多乡亲,让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覃梅丽笑着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她正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甜蜜答卷”。
本报通讯员 王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