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4月14日

千年山歌生金曲 双效共振谱华章

——“三姐在柳州”系列报道之山歌唱出新经济

歌染千山,声传万代。我市以山歌文化为核心,将千年山歌唱成了“网红”。

“山歌经济”通过文旅融合、品牌效应和产业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迸发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旅融合激活消费

“好山好水在柳州,水日灵光江水流。”广西三月三前几天,广西歌王杨晓燕运用AI技术,教授山歌初学者又快又好地对山歌。

“柳州鱼峰歌圩”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传统山歌歌圩,颇负盛名,近年来,吸引了杨晓燕、陈政权、刘娇等广西百色、贵州等地歌手来到柳州搭歌台。

这个广西三月三假期,鱼峰歌圩游客接待量约9.5万人次,山歌在龙城的山与水之间徜徉。我市将山歌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吸引全国游客,拉动餐饮、住宿等消费,并联动景点形成“演艺+旅游”消费链。

山歌响起,文旅乘势。柳州原创彩调剧《刘三姐》2023年复排提升,至今已演出10余场,惠及观众超5000人次,厚植文气更聚人气,激活演艺经济的“一池春水”,为文旅经济注入增量。

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山歌,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推出文旅品牌《三防刘三姐》大型河上实景演出,以当地山歌文化为媒介推广特色农业,带动住宿需求。演出现场还设置农产品展销区,集中售卖三防镇特色香鸭等“土货”,不仅为游客提供“舌尖上的壮乡”体验,也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三防镇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广西三月三当天,该镇同年宴、商品展销、零售市场购销、民宿、旅游接待等方面共拉动消费 213.6万元,同比增长66.1%。

品牌效应带动产业链

鱼峰山脚下,处处是“新声”。

“家乡住在贵州省,来到柳州学歌声;我们没有好才艺,只有山歌敬亲人。”去年,来自贵州的布依族姑娘韦忠秀来到鱼峰歌圩一展歌喉。她利用音乐专业科班出身所长,让山歌更添现代艺术气息。

“今年,我把工作室搬到了柳州,期待和团队伙伴唱出更多大家喜欢的作品。” 最近,韦忠秀抓紧布置柳州的工作室,计划采用“户外+室内”相结合的直播模式,在线上传唱山歌。

山歌搭上了社交媒体的“快车”,也形成了一条山歌传播的产业链。

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山歌手、歌师会组成团队,歌师主要负责创作歌词供山歌手演唱。如今,许多山歌团队开始走向市场化运用,词作者、山歌手、直播(转播)运营三类职业随山歌经济而发展。

如今,一大批网络直播山歌手、山歌团队被大众所熟知,其中不乏百万粉丝账号。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李义成介绍,除了直播流量变现,部分账号以产出和传播内容垂直的山歌短视频吸引大量粉丝,并获得分成收益。

山歌赢得社会效益之余,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活态传承创新发展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刘晓春来柳州作讲座时提到,推动山歌跨艺术形式移植,将刘三姐故事融入音乐剧、动漫、游戏,覆盖多圈层受众。

“国漫力量·共绘未来”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动漫创新项目发布会透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柳州市委宣传部、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多方联动,联合策划推出国内首部民歌动画电影《歌仙刘三姐》,共同锻造具有中国风格的优质动漫IP。

“可以通过孵化小剧场演绎经典片段,以驻场演出的方式助推产业发展。”李义成说,还可以从当下更贴合市场的微短剧入手。微短剧具有“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优势,选取刘三姐故事的经典片段进行二次创作,探索山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我市也正在尝试发展“小而美”“小而精”的演绎新空间,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创作和推出更多具有刘三姐元素的形式新、品质优、受欢迎的文艺佳品,为刘三姐文化产业发展添彩。

山歌声入人心,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活力,成为群众幸福生活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地方文化“破圈”传播,更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刘心蕊

(本系列报道完)

--> 2025-04-14 ——“三姐在柳州”系列报道之山歌唱出新经济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3520.html 1 千年山歌生金曲 双效共振谱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