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4月18日

构建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实践路径

□张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不断推动各民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柳州市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主线,凝聚起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要优化服务管理,引导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团结互助的幸福社区;要增进了解互动,借助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从空间内部构建各族群众彼此互融共情的生活关系网络。从组织、社会、文化三个维度构筑起各民族全方位互嵌的新型社会结构,探索构建与党的民族政策和实际相符的新时代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

一、以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合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社区的强大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区党建理念,围绕民生福祉,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打造满足各族群众全龄、全时、全民服务需求的社区党建综合体。以党组织的高质量服务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凝聚起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激活社区治理共同体内生动能。党员示范带动,号召居民参与公益服务,组建专属小区的“友邻帮帮群”,依托“民族之家”“服务中心”等载体,满足多民族群众的多元需求,办好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推动党员下沉,实行“群众‘点单’—党员‘接单’”的服务供给机制,构建功能性强、便捷高效、全面覆盖的党员服务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以基层党组织引领各方力量,统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统一思想与行动。再通过党群双向有效互动,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落地。利用好党支部结对共建,将散点式的社会力量和组织联结起来,不断改进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营建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

二、以服务优化增进社会认同

公共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社区自治组织通过精细化管理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切实保障居民各项有效权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社区应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专业性、时效性、精确性,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使得社区各族群众在获得权益保障和享受优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增进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塑造出公民个体与国家荣辱与共、休戚与共的联结关系,在共享发展成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将保障居民就业权益放在首位。社区要及时更新招聘信息,拓宽务工渠道,将企业用工需求向未就业劳动力精准推送,精确把握居民就业动向,帮助其解决务工难题;还可以开发“民族风情夜市”“社区跳蚤集市”等,在增加流动就业的同时,也能促进各民族群众在经济文化上互相交往交流交融;利用社区周边的空地打造“微菜园”,让居民对社区产生空间归属感。二是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引导公益兴趣班、公益问诊、公益调解等城市教育、医疗资源走进多民族社区,让各族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福利。还可以在社区内建设民族团结食堂,解决社区群众就餐问题。三是加强线上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通道,精准服务供给,提高服务实效,降低居民办事成本。利用平台集成服务,收集网上居民的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对照居民的需求及时响应和反馈,提高沟通效率。

三、以共建共享促进文化交融

构建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要从多维度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集体行动能力,激活社区自治活力。结合少数民族“打同年”习俗,加强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增进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群众纾难解困,建设和谐共处、团结互助社区;发挥民族多元文化的优势,挖掘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的潜力,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让社区民众习惯唱“主角”,把多个主体同时纳入公共事务治理体系之中,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促使居民增强服务社区的责任感与义务感,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通过“有形”的直观认识、“有感”的潜移默化、“有效”的耳濡目染打造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 2025-04-18 □张宁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3822.html 1 构建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实践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