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柳城县凤山镇在位于镇政府大院的凤山镇抗日革命纪念碑前,上了一堂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党课,专门从广东江门市赶来的抗日先烈梁衡芳的侄子梁顽存和桂林师范学院退休教授梁福根,向大家讲述了梁衡芳投身抗日战争短暂而英勇的一生。
18岁踏上抗日征程
梁福根在退休前担任桂林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桂北校园红色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多年,对该校学生参与抗战的历史比较了解。他说,梁衡芳生于1920年12月9日,宜山县(今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人,牺牲时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桂师”)战时服务团演剧队副队长。
梁衡芳聪明能干,思想进步,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受其父亲的影响,梁衡芳性格活泼,爱好文艺,读中学时就在校内主演《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战剧。1938年初,日本鬼子开始对广西进行轰炸,梁衡芳再也无法安心于课堂学习。
1938年11月,广西招收抗日学生军的消息传来。一天,梁衡芳背着家人,把12岁的小妹梁碧云叫到一旁说:“我去参加学生军打日本鬼子,你不要跟爸妈说,要是爸妈问起,就说我到外面读书,学费我自己挣。日本鬼子侵略我们的国家,你不抗战,我不抗战,说不定哪天就打到我们自己家里来了!你要照顾好妈妈(当时她妈妈已患上严重的肺结核)。”
18岁的梁衡芳由此踏上抗日征程,再也没有回家。
一边对日作战
一边演抗战节目
梁福根查阅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抗日史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及河池、灵川、柳城等多地党史和桂师校史等众多党史资料之后,逐步摸清了梁衡芳的抗战经历。
梁衡芳于1942年春考入桂师。因为有过学生军的经历,又是地下党员,加之多才多艺,她在同学中声望很高,常常帮助同学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她和同学们经常在学校、街头、乡村,以及永福苏桥伤兵医院演出抗战文艺节目。
1944年9月,因日寇逼近桂林,政府下了强制疏散令,梁衡芳跟随桂师师生疏散到百寿,又于当年11月6日徒步往罗城三防区(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迁移。从1945年元旦开始,梁衡芳和同学们在融水、融安、罗城等地开展历时近1个月的巡回演出,先后到40余个壮乡、苗寨、侗寨演出弘扬抗日救国主题的节目。
1945年2月20日,学校在桂师剧团的基础上成立由51名师生组成的“桂师战时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开赴柳城一同参加抗战。服务团下设两个武装班、一个演剧队。梁衡芳是演剧队副队长,于3月2日到达柳城抗日前线,一边对日作战(与日军作战4次),一边演出抗战节目。
1945年7月中旬,在光复县城凤山的过程中,梁衡芳和部分团员在凤山乘船渡过融江时,突然遭遇暴风骤雨,船只倾覆,梁衡芳等人不幸溺水牺牲。次日,服务团请渔民一起,在滚滚洪水中找了一个上午,才找到王和琴、陈德龄两人的遗体,就地用县医院的门板做了简易“棺材”埋葬在乌鸾山。而梁衡芳的遗体一连找了3天都未找到……
多方接力
梦圆柳城凤山
“生死未卜,我们的祖辈和父辈都不知道她在哪里。”今年68岁的梁顽存说,他父亲共有三兄妹,梁衡芳排行老大,父亲年龄最小。大姑梁衡芳比他父亲大10岁,自1938年离家之后,没有回过家,也没有与家人联系。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梁衡芳去了哪里,是否仍健在。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但始终没有她的确切消息,直至2017年才有了转机。河池市宜州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相关人员告诉他们,可以到柳城县史志办公室了解情况。柳城县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让他们联系梁福根。经过多方合力、接力,2017年,他们终于知道了梁衡芳的牺牲地在柳城县凤山镇。
记者看到,在位于镇政府大院的凤山镇抗日革命纪念碑上,用金色字体镌刻的梁衡芳三个字熠熠发光。据了解,凤山镇政府于去年对纪念碑和纪念亭进行了修缮。
“虽然迟到了72年,但我们总算找到了大姑的牺牲地。”梁顽存说,当年,他和10多名亲友从全国各地赶到柳城凤山镇抗日革命纪念碑前深切缅怀梁衡芳,了却了自己的夙愿。此后,他们多次在清明节前夕前来拜祭,让后辈铭记梁衡芳的英勇事迹,学习她为了抗战胜利不畏牺牲的精神。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