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张捷报道摄影)“在稻田、甘蔗地里投放乒乓球大小的蜂球,不仅能消灭害虫,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4月18日,农技人员欧盛在田间向群众耐心讲解生物防控技术。在柳江区的田间地头,一场“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柳江区成团镇的培训现场,农技人员向群众展示赤眼蜂球,并介绍其中的赤眼蜂卵。赤眼蜂虽身长不足1毫米,却是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害虫的天敌。农技人员陈涛一边操作无人机放蜂治螟,一边解释生物链“一物降一物”原理,赤眼蜂会将卵产到害虫卵里,能把害虫消灭在胚胎时期。甘蔗种植户韦志迪说:“用农药杀虫成本高,就盼着这‘以虫治虫’技术能有好效果。”
去年,我市柳江区、柳北区、鱼峰区、融安县、柳城县的水稻放蜂治螟面积达1.3万亩,共投放3.12亿头赤眼蜂,除水稻外,甘蔗等农作物也应用了“以虫治虫”技术。
由于广泛推广生物防控技术取得明显效果,柳江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在2024年度广西农作物病虫测报业务技术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2024年,该中心加强植保防灾减灾系统建设,发布病虫害信息31期,预警覆盖柳江区各乡镇及行政村,实施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1.33万亩次,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下一步,该中心将继续坚持开展“以虫治虫”生物防控行动,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等工作,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