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上午,“AI赋能 智媒变革”地市媒体交流暨城乡融合看嘉兴百家党媒主题采访活动在浙江省嘉兴市启动。记者代表柳州市融媒体中心,与来自中央、省区市主流媒体的近200名同行共话媒体融合的未来与城乡融合的蝶变。活动启动后,媒体采访团在嘉兴各地进行调研走访。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达到52249元,连续21年保持浙江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1.51比1。这一数据背后,藏着怎样的城乡融合发展密码?且看记者用镜头聚焦嘉兴强村富民的“样板路”,以笔墨书写嘉兴城乡发展的新实践。
农文体旅 一体化的发展方程式
人间四月天,嘉兴平湖市林埭镇陈匠村“葳乡田园”农文旅产业园内绿意盎然。整片农田被整整齐齐分割成470块,每块15平方米大小,被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创始人以火星、木星、土星等遥远的宇宙行星命名。不同的地块中种着小青菜、大蒜、空心菜等各种蔬菜,每一块小小农田都有自己的“限时主人”——市民以一个农作物生长周期为限租地种菜,每天只花两块钱,就能拥有一片现实版的“QQ农场”。
“每天两块钱,乡下有块田”的运营模式,让江南水乡的古老村落焕发生机。
市民租地成为“农场主”后,可通过线上“葳乡元宇宙”微信小程序在线预约种地,用无人机对自己的所属地块进行巡视,查看自家蔬菜生长情况。等蔬菜成熟后,可以亲自到“葳乡田园”采摘,也可以选择免费“送菜到家”的服务。“葳乡田园”则按日结算工资,雇用更懂种植技巧的本地农户每日为蔬菜浇水施肥。这一模式既能帮助市民更好地管护蔬菜,又能助力当地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去年,“葳乡田园”的运营者还在“QQ农场”上玩出了新花样——推出首届“种地吧”挑战赛、田园猜谜寻宝、宋韵游园会等活动,这片新型田园周边还配套完善了森野露营园等项目。“农文旅一站式游玩”的全新体验,让一块地“长”出更具品牌附加值的消费增长点。
移步林埭镇徐家埭村,采访团见证了一个棒球带动全村致富的乡村振兴成果。
徐家埭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2018年,村党支部书记刘建群大胆决定:将发展的“赛道”从低产出、高能耗的传统养殖业,切换到棒球特色产业。当年11月,徐家埭棒球基地落成,成为全国首个符合标准的青少年“乡村棒球场”。几年来,该村先后承办国家级、长三角区域等各类青少年棒垒球赛事40余场。如今,村里“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而高规格的棒垒球赛事又帮助全村“盘活”了餐饮、民宿、采摘等文旅资源。
在徐家埭村的棒球乐园景区,星火农场、八大碗餐饮、吾庐名宿、野炊烧烤、舞龙和摇快船非遗活动体验等12个业态凝聚成一条集“棒球赛事、运动休闲、餐饮住宿、农事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游产业链。本土企业与知名棒球品牌合作,设计开发棒球服、棒球帽等系列文创产品,以赛为媒带动、推广销售。乡村主动出击搞活“夜经济”、谋划节假日篝火晚会和“棒球”夜市。2024年,徐家埭村各类业态经营总收入达6900万元,村民们真正尝到了“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甜头。跃升为美名远扬的“中国棒球第一村”后,徐家埭村又走上了“强村带弱村,一村带多村”的组团式乡村发展道路。
因地制宜 强产业的乡村致富经
“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自古以来,嘉兴就是“浙北粮仓”“鱼米之乡”。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嘉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3万亩,产量达100.6万吨,嘉兴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连续19年位列浙江省首位。作为“浙北粮仓”的嘉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育良种、用良技、耕良田,以粮油产业带动小农户抱团发展致富。
近日,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的绿康米业有限公司内,负责人陈强根电话不断。“眼下是春耕备耕农忙的时候,田间管理很重要,我们这里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几乎什么农机设备都有。”陈强根笑言。作为当地的社会化农事服务中心,绿康米业直接带动周边粮油农业种植大户263户,安排就业126人,社会化服务辐射面积达到5万余亩。
绿康米业粮油全产业链的兴旺,为当地带来了更多致富路子。近年来,当地以余新镇长秦村庙浜为核心,发挥农业村的稻田资源优势,结合稻米文化做强“稻来米in渔里”品牌IP。南湖区全力打造“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在田间地头绘就一幅栩栩如生的现代农业“新丰景”。
“浙北粮仓”嘉兴不只因粮闻名。在2024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中,嘉兴南湖菱、湖羊、黑猪、杭白菊等12条全产业链入选。
南湖菱是嘉兴的特产,属于无角菱,也称“元宝菱”,外形圆润无角、皮色翠绿、两端圆滑,以皮薄、肉嫩、汁多、甜脆、清香等优点胜于其他品种。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菱荡渔歌”的美景中,土特产正在变成富民强村、兴业致富的“金字招牌”。胜丰村还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秀洲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胜丰村把农民画作为乡村产业的“引流器”,让水乡古村成功蝶变成为集“村、景、文、产”于一体的“江南诗意栖居地”,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而在嘉兴市海盐县,采访团了解到一只黑猪从江南水乡“走”上全国百姓餐桌的故事。“稀毛白壳紫红皮,高脚阔背长身体,额宽面秀粉红鼻,耳朵要与嘴筒齐”,这说的就是嘉兴黑猪。据《嘉兴市志》一书记载,嘉兴黑猪早在明代就已驰名江南、闻名全国,但在上世纪,嘉兴黑猪产业却遭遇波折。
“上世纪70年代末,瘦肉型的外国猪种在国内大量普及,生长缓慢的嘉兴黑猪逐渐淡出市场。21世纪初,嘉兴黑猪保种场仅存109头纯种嘉兴黑猪,为了这一宝贵的种质资源能生生不息,且为了让嘉兴黑猪回归消费者餐桌,政府将这一保种扩繁的重任委托给我们。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推动下,嘉兴黑猪产业才重新焕发新生。”海盐县农业龙头企业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莲食品”)负责人说。
在数字浙江战略引领下,青莲食品于2021年创新构建“一加四加N”数字化全产业链体系,以战略指挥中心(数字驾驶舱)为核心,贯通“云上牧场、数字工厂、流通体系、用户体系”四大场景,并深度对接浙食链、浙冷链、畜牧大脑等省级数字化平台,实现嘉兴黑猪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路数字化革命。走进黑猪的“数字生态圈”,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流实时监测着猪舍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智能系统正根据猪群生长状态进行自动调节,确保每一头黑猪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物、创造一方美食,黑猪不仅成为了嘉兴人餐桌上的美味,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为了支持黑猪产业发展,嘉兴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嘉兴黑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推进嘉兴黑猪的保种、繁育和价值链深度开发,打造嘉兴黑猪全产业链,推动生产、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和一体化经营,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猪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带动大量本地农民增收致富。记者采访了解到,2024年海盐县黑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2.85亿元,今年产业链产值预估可达15.4亿元,预计2027年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
梦里水乡 古与今的华丽变身记
嘉兴依水而生,因水而兴。110公里长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好似枕入母亲的臂弯,奠定了嘉兴“运河抱城、八水汇聚”的独特风貌。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坊,梦里水乡镶嵌在沿河散落的18个古镇中。古镇是嘉兴人寻觅浓郁乡愁、寻找诗意生活的最好去处,是嘉兴最具特色的城市符号,也是带动嘉兴经济增长的落脚点。
夜幕低垂时,记者随采访团来到嘉兴桐乡市濮院镇。夕阳的余晖为濮院时尚古镇的粉墙黛瓦镀上一层金边。蜿蜒的河道倒映着两岸华灯初上的暖光,古桥在暮色中静静伫立。濮院时尚古镇拥有“融杭接沪”的区位优势,立足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特征,古镇的建筑风格雄浑天成、齐聚唐风宋韵,较传统江南六大古镇多了几分庄严大气。
嘉兴以水乡古镇资源、在地历史文化资源、毛衫小镇产业资源为依托,通过文化挖掘、场景复原、产业联动、多元业态及数字化助力,把濮院打造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时尚文化等旅游业态于一体的“中国时尚古镇”。
旧有濮绸誉满天下,今有毛衫产业称霸全国,从古绵延至今的“濮商文化”给濮院注入了时尚的基因。2016年起,濮院镇启动古镇有机保护提升,让古银杏、翔云观、古桥群这些流淌着记忆的地标愈发与时尚产业相融合。濮院时装周、2023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抖音创作者大会等大型主题活动及多场时尚品牌发布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古老的濮院与前沿的时尚深度绑定,更激活了古镇文旅产业的造血功能。目前,古镇拥有3家大型酒店、20余家主题客栈,游客在“推窗即见江南”的同时还能走进一系列潮流店铺感受时尚。
嘉兴还有一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镇。西塘古镇历史悠久、文脉悠长,嘉兴对西塘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始终坚持“整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当经济的GDP与文化的DNA发生冲突时,首要任务是留住文脉。因此,古镇历经20多年的旅游发展,现仍有1.1平方公里、25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嘉兴对古村落保护的坚持,换来了文旅产业十足的含金量。2024年,西塘古镇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带动旅游行业收入超20亿元。
而对许多长三角“都市客”而言,嘉兴市还藏着一个开车1小时就能体验“归田园居”的地方。
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在手机导航里输入嘉兴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的坐标,车程不过60多公里,耗时不足1小时。该村村民马冬梅告诉记者,2019年,她家的自建房改造成了白墙黛瓦的农家乐。周末,屋前空地上会架起几口大锅,锅里的红烧羊肉、炖猪蹄、清炒菱角香气扑鼻,迎接各方来客。
近年来,横港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养猪村”变成了旅游休闲“网红村”,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包括马冬梅在内的1600余名村民,拥有不输城市居民的年收入和社会保障。
而今,在嘉兴,与横港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美丽经济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乡村休闲游共接待游客4850万人次,营收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2.1%。40个运营重点村,新增业态166个,新增投资额4.16亿元;重点村累计接待游客1890万人次,业态经营总收入23.64亿元,运营收益对村集体贡献累计达4464.3万元,占比由2023年的15.34%提高至30.63%。
在嘉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还在向前,百姓生活的蝶变正在不断上演。
嘉兴正全力规划好、建设好“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推动产业、人口、服务、基础设施等在发展轴上有机融合、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通道、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载体,持续擦亮“城乡融合看嘉兴”金名片。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本版图片均由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