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犹如一剂强有力的“助推剂”,能帮助企业“骐骥千里”。4月18日,2025年广西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启动会在南宁召开,815名科技人员与555家企业正式结对,其中向柳州56家企业派驻88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他们将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成果转化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开辟产业“新赛道”
“面对基建行业绿色转型大潮,我们依托企业2000多座缆索桥梁施工数据,开发BIM拉索健康监测平台,实现‘智能监测+可视化管理’全链条升级。这一成果推动企业成功从‘产品供应商’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广西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朗妮在2025年广西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启动会上说,当看到技术成功应用于深中通道、百色干部学院等多项重大工程建设时,科技报国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体现了高校科研工作者与企业联动的朴实心愿——把论文写在车间一线,让研究成果造福社会大众。
目前我市通过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创新机制,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自2021年市科技局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建博士挂职机制以来,学校共选派109名博士到39家企业挂职,立项课题120项,攻克核心技术47项,培养人才476人,助力企业新增营收5.5亿元,逐步破译“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创新加速“密码”。
联动开发新口味
“我准备联合广西美吉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美吉食品公司’),共同研发生产具有广西科技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的柳州螺蛳粉产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月28日下午,刚结束会议的程昊步履匆匆走向实验室。这位身兼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米粉岗位专家、广西特色米粉产业科研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主任的科技特派员,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新动态。
2025年,程昊作为广西企业科技特派员,被派驻服务美吉食品公司。程昊与美吉食品公司的“牵手之缘”,可追溯至2017年。
一份实验笔记,清晰记载着2017年至今程昊及研发团队与美吉食品公司的研发足迹:在工艺创新方面,研发酸笋梯度控温发酵技术,将生产周期缩短30%至40%,开发复合生物保鲜剂使酱包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在产品研发领域,首创冷吃型螺蛳粉常温保鲜工艺,创新性开发低GI魔芋螺蛳粉并实现产业化;在装备升级上,研制出国内首条螺蛳粉多料包自动包装生产线,建立黑灯生产线等。
程昊表示,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未来还将依托广西科技大学的学科和平台优势,共建产业相关研发实验室,同时针对RCEP和东盟市场需求开发功能性柳州螺蛳粉新品。
协助企业造“设备”
4月28日上午,在柳东新区启元大厦,企业科技特派员、市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中心工业机器人服务科科长温荃积极与四川大学专家对接,竭尽所能帮助派驻企业柳州市精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创科技”)解决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技术需求。
温荃介绍,2020年精创科技有包装商标纸平整度检测的需求。当时市面上没有类似设备,经过反复沟通,了解到包装商标纸平整度是材料上机适用性关键指标之一,会影响设备作业率等情况。
通过多次与企业沟通、借助软件建模等方法,经过1年多的努力,温荃与精创科技找到解决办法,研发的专业检测设备既能实现商标纸平整度的非接触自动检测,且检测速度快、精度高,可实现全景3D可视化效果图,又具有清晰展现检测样品的三维坐标等功能,填补业界自动化检测领域的空白,吸引众多同行到柳州观摩、与企业交流。
全媒体记者 荀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