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4月28日上午,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市有5人获得表彰,其中周磊、吕俊成、庞淇文、杨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焦延雄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们是我市各行各业的优秀劳动模范代表,也是我市经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柳州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和担当。
平凡铸就伟大:
各行各业崇尚敬业奉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代表,正是对这句话的有力实践——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工技能专家周磊带领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完成“热轧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探索及应用”等94项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多个项目荣获市级以上科学进步奖;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俊成利用自身专长带领团队实现汽车三电、智驾、智能制造等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业内领先的人民五菱技术品牌;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用十年努力,带领全村93户贫困户、323名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多元提高到8000多元……
择一事,终一生,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在劳模精神的影响下,我市各行各业技能人才正茁壮成长。
2024年度“柳州工匠”、90后养老护理员邱丽芸,13年来精进护理技能,参与编撰养老服务行业标准,为广大护理员传授照护经验。她说:“我是来自平凡岗位的劳动者,要用温暖的双手托起老年人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有的人把身边小事做到极致,有的人展现出卓越技能的风采。同样获评“柳州工匠”的蒋胜强,是我市一消防救援站的站长。在日常应急救援工作中,他创编《山岳(绳索)救援操法汇编》,提升救援的技术水平与效率,用生命和智慧守护人民的安全。
人才是强国之基、兴业之本。截至2024年底,柳州产业工人总量达60.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4.55万人。各类技能人才正在成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重要力量。
沃土滋养先进:多维路径锻造蓝领匠才
“真没想到,职校毕业生也能到清华大学深造!”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庞淇文在2024年获得前往高校深造的机会时感慨万千,他说:“我感受到国家对产业工人的重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庞淇文的成功绝非偶然,不仅源于他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也受益于我市推进柳州工匠学院品牌建设工作。据统计,庞淇文带领团队完成了80余项技术创新、技能攻关和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加强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县区或企业建设“工匠学校”。实施“育匠计划”,以新型学徒制、校企融合、大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培养职业素养达标的技能型劳模。目前,全市135个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已形成集群效应,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五年来,市总工会累计组织企业职工培训230场次,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2448场次。”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肖尉阳说,通过竞赛,职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批劳模工匠脱颖而出。
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人才新政1.0版、2.0版,并配套制定30多项实施细则,持续厚植技能人才、劳模工匠的成长沃土。
精神引领发展:榜样力量激励不断奋斗
“劳模们的宣讲让我深受启发。”4月19日,在柳州市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上,企业代表张国富表示,将把现代工艺技术融入茶产业,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全社会不变的步伐和旋律。近年来,市总工会通过“双百”“双进”宣讲、“云讲堂”等形式,多维度宣传劳模工匠事迹。五年来,累计开展宣讲267场次,在线上开展“云讲堂”,覆盖受众超10万人次。今年,我市以第七届“龙城人才周”系列活动为契机,推动全市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4月26日,柳州工程师工匠文化园开园。市民罗雪在庞淇文的手模旁扫码学习劳模的事迹,她说:“劳模精神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是一种工作态度,我要将其融入工作中,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劳模精神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庞淇文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积极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柳州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720.03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开门红”。站在新起点上,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韦玮说:“要继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定广大职工‘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的信心和决心,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推动他们积极投身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事业中来,为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媒体记者 周茜